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平凉文艺 > 民间文艺 > 佳作欣赏

平凉泥塑艺人刘泉: 30多年热衷“玩”泥巴

  • 时间:2019-05-10 10:27
  • 来源:市总工会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神奇秀美崆峒山脚下的蒋家沟村,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村子有一位做泥塑的能人,名叫刘泉,只念了三年书,虽然肚子没有多少知识文化,但是他心灵手巧,悟性好,从14岁时就跟随家里人“玩”泥巴,制作瓦罐、泥塑脊兽等,至今已“玩”了30多年,炼就了精湛的泥塑手艺,在平凉市独树一家,成为民间颇有名气的“泥塑刘”。8月6日,记者走进崆峒镇蒋家沟村,零距离观看刘泉的泥塑脊兽,走兽等古物件,聆听了这位民间艺人在传承祖辈捏泥塑和不断创新的人生历程。  

    年少就爱玩泥巴“我天生就爱好玩泥巴。”

    今年53岁的刘泉,1963年6月出生在崆峒区崆峒镇蒋家沟村。小时候受爷爷、父亲捏泥塑的影响,特别偏爱玩泥巴。在物资文化用品匮乏的年代里,村商店里根本买不到玩具。年少的刘泉就用土和泥巴,捏花草、蚯蚓、青蛙、小泥人等玩具,平时和小伙伴们玩耍。少年时期勤动手捏玩具、捏泥人、捏小动物、练就了捏泥塑的好手艺。 

 

    刘泉14岁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在自家场院里和泥做瓦罐、倒砖块;18岁起常年在崆峒山古建筑工地打工,28岁在家里办起古建工艺厂做龙脊、凤脊、走兽等泥塑。无论是给泥塑大师打下手,还是在工地当小工,一有空闲时间,捏泥人、捏走兽成了刘泉日常的生活爱好和人生追求。

    20多年学习泥塑技艺

    由于读书少,刘泉在学习做古建泥塑脊兽中吃了不少苦,走了许多弯路。在崆峒山打工十年后,曾多次请求泥塑大师收他做徒弟,大师们个个都嫌他文化浅薄,没有艺术功底,拒绝收他。无奈刘泉只好利用工余时间自学。长期在崆峒山旅游风景区的工地打工,虽然没有挣下多的钱,但是每天在他手里经过的龙脊、凤脊、走兽等古建泥塑工艺品有上百个,他对这些泥塑品细细观察、琢磨,耳濡目染中,刘泉自己揣摩、画图、构思设计,尝试着单独制作龙脊、凤脊、走兽等模具。1991年,刘泉一边打工,一边制作做属于自己的古建泥塑品。天长日久,刘泉把自己做的泥塑脊兽积存到了400多件,他决定装窑烧铸。经过近一个月的辛勤劳作,自己第一窑烧铸出的泥塑脊兽、走兽被崆峒山古建筑工程全部购买,这400多件脊兽纯收入13000多元,刘泉对办古建工艺厂充满信心。 

    自己办厂做泥塑  

    随着刘泉泥塑脊兽在崆峒山、太统山等古建筑风景区青睐热销,周边地区的宁夏彭阳、泾源、西峰等地也慕名而来采购预订刘泉的古建泥塑脊兽,他对扩大生产规模,建办自己的泥塑工艺厂的愿望更加强烈。刘泉又新建了一个能装置1500件泥塑脊兽的大窑,招收了4名热爱泥塑手工艺的工人,购置了电动和泥搅拌机,长年做起了古建泥塑。  

    刘泉告诉记者,做古建泥塑是个力气活加技术活儿,每一个制作环节都要细致入微,做一件完整的脊兽成品要经过挖土和泥、泡泥、倒板子、沾骨架、捏花、养护、存放,进窑烧铸、出窑等11道工序。  

    80年代初到90年代,蒋家沟村有8户做泥塑的人家,后来这些农户嫌做泥塑太辛苦,挣钱少,另外7户手艺人逐渐退出了这个行当,改做小生意。只有刘泉坚守了下来,到现在一直做着古建泥塑。  

    在刘泉家里的土窑洞和两间平房里,全都存放摆满了泥塑好的脊兽、走兽等生坯,院子里的工作场地上也摆放着做成的毛坯。除过春种秋收的农忙季节,一年四季都在做泥塑,年生产手工泥塑品6000多件,烧制4---5窑的成品。

  

    在谈到古建泥塑销售时,刘泉说,预订龙脊、凤脊、走兽占日常销售量的六成以上。时间一长,蒋家沟刘泉的泥塑作品以其造型逼真,物件细腻,色彩庄重,形态典型,制作规模大而声名远扬。

  

    传承祖辈泥塑手工艺  

    刘泉家的大客厅里悬挂着一些古建筑、旅游景区单位送来的“精工造神脊、妙手绘平安”;“巧夺天工”、“工艺精雅”等匾牌、锦旗占满了整个墙面。记者仔细看了一下送来的锦旗,最早的距现在已有20个年头了,这些匾牌向世人无声地数说着刘泉泥塑工艺的精湛。  

    30多年热衷‘玩’泥巴,刘泉手捏泥塑龙凤脊、走兽、麒麟送子、莲花送子、狮子驮宝瓶、大跑龙脊、登天龙吻、小跑凤脊、二龙戏珠、乌龟驮宝瓶、牡丹莲花脊等160多个类别的泥塑脊兽,刘泉都能泥塑的形象生动,他被誉为“泥塑刘”。 

 

    2016年7月份崆峒古镇举办的旅游文化节期间,农耕文化展馆的农具物件,让刘泉眼界大开,头脑开了窍。崆峒区文化部门得知他家的泥塑手工艺已传承了三代人150多年时,专程来他的古建工艺厂考察,给他指点迷津,刘泉对传承好祖辈流传下来的泥塑手工艺信心满满。  

    目前刘泉正在着手设计绘图,在年底前争取把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人物泥塑出来,以此来更好的延长泥塑手工艺的传承。对于未来的期盼和梦想,刘泉坦言,“我已‘玩’了30多年泥巴,今后的目标是创新制作一些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土人物等接地气的泥塑作品,把老祖宗的泥塑手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永远保留下去,我就心满意足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平凉泥塑艺人刘泉: 30多年热衷“玩”泥巴
时间:2019-05-10 10:27

    神奇秀美崆峒山脚下的蒋家沟村,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村子有一位做泥塑的能人,名叫刘泉,只念了三年书,虽然肚子没有多少知识文化,但是他心灵手巧,悟性好,从14岁时就跟随家里人“玩”泥巴,制作瓦罐、泥塑脊兽等,至今已“玩”了30多年,炼就了精湛的泥塑手艺,在平凉市独树一家,成为民间颇有名气的“泥塑刘”。8月6日,记者走进崆峒镇蒋家沟村,零距离观看刘泉的泥塑脊兽,走兽等古物件,聆听了这位民间艺人在传承祖辈捏泥塑和不断创新的人生历程。  

    年少就爱玩泥巴“我天生就爱好玩泥巴。”

    今年53岁的刘泉,1963年6月出生在崆峒区崆峒镇蒋家沟村。小时候受爷爷、父亲捏泥塑的影响,特别偏爱玩泥巴。在物资文化用品匮乏的年代里,村商店里根本买不到玩具。年少的刘泉就用土和泥巴,捏花草、蚯蚓、青蛙、小泥人等玩具,平时和小伙伴们玩耍。少年时期勤动手捏玩具、捏泥人、捏小动物、练就了捏泥塑的好手艺。 

 

    刘泉14岁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在自家场院里和泥做瓦罐、倒砖块;18岁起常年在崆峒山古建筑工地打工,28岁在家里办起古建工艺厂做龙脊、凤脊、走兽等泥塑。无论是给泥塑大师打下手,还是在工地当小工,一有空闲时间,捏泥人、捏走兽成了刘泉日常的生活爱好和人生追求。

    20多年学习泥塑技艺

    由于读书少,刘泉在学习做古建泥塑脊兽中吃了不少苦,走了许多弯路。在崆峒山打工十年后,曾多次请求泥塑大师收他做徒弟,大师们个个都嫌他文化浅薄,没有艺术功底,拒绝收他。无奈刘泉只好利用工余时间自学。长期在崆峒山旅游风景区的工地打工,虽然没有挣下多的钱,但是每天在他手里经过的龙脊、凤脊、走兽等古建泥塑工艺品有上百个,他对这些泥塑品细细观察、琢磨,耳濡目染中,刘泉自己揣摩、画图、构思设计,尝试着单独制作龙脊、凤脊、走兽等模具。1991年,刘泉一边打工,一边制作做属于自己的古建泥塑品。天长日久,刘泉把自己做的泥塑脊兽积存到了400多件,他决定装窑烧铸。经过近一个月的辛勤劳作,自己第一窑烧铸出的泥塑脊兽、走兽被崆峒山古建筑工程全部购买,这400多件脊兽纯收入13000多元,刘泉对办古建工艺厂充满信心。 

    自己办厂做泥塑  

    随着刘泉泥塑脊兽在崆峒山、太统山等古建筑风景区青睐热销,周边地区的宁夏彭阳、泾源、西峰等地也慕名而来采购预订刘泉的古建泥塑脊兽,他对扩大生产规模,建办自己的泥塑工艺厂的愿望更加强烈。刘泉又新建了一个能装置1500件泥塑脊兽的大窑,招收了4名热爱泥塑手工艺的工人,购置了电动和泥搅拌机,长年做起了古建泥塑。  

    刘泉告诉记者,做古建泥塑是个力气活加技术活儿,每一个制作环节都要细致入微,做一件完整的脊兽成品要经过挖土和泥、泡泥、倒板子、沾骨架、捏花、养护、存放,进窑烧铸、出窑等11道工序。  

    80年代初到90年代,蒋家沟村有8户做泥塑的人家,后来这些农户嫌做泥塑太辛苦,挣钱少,另外7户手艺人逐渐退出了这个行当,改做小生意。只有刘泉坚守了下来,到现在一直做着古建泥塑。  

    在刘泉家里的土窑洞和两间平房里,全都存放摆满了泥塑好的脊兽、走兽等生坯,院子里的工作场地上也摆放着做成的毛坯。除过春种秋收的农忙季节,一年四季都在做泥塑,年生产手工泥塑品6000多件,烧制4---5窑的成品。

  

    在谈到古建泥塑销售时,刘泉说,预订龙脊、凤脊、走兽占日常销售量的六成以上。时间一长,蒋家沟刘泉的泥塑作品以其造型逼真,物件细腻,色彩庄重,形态典型,制作规模大而声名远扬。

  

    传承祖辈泥塑手工艺  

    刘泉家的大客厅里悬挂着一些古建筑、旅游景区单位送来的“精工造神脊、妙手绘平安”;“巧夺天工”、“工艺精雅”等匾牌、锦旗占满了整个墙面。记者仔细看了一下送来的锦旗,最早的距现在已有20个年头了,这些匾牌向世人无声地数说着刘泉泥塑工艺的精湛。  

    30多年热衷‘玩’泥巴,刘泉手捏泥塑龙凤脊、走兽、麒麟送子、莲花送子、狮子驮宝瓶、大跑龙脊、登天龙吻、小跑凤脊、二龙戏珠、乌龟驮宝瓶、牡丹莲花脊等160多个类别的泥塑脊兽,刘泉都能泥塑的形象生动,他被誉为“泥塑刘”。 

 

    2016年7月份崆峒古镇举办的旅游文化节期间,农耕文化展馆的农具物件,让刘泉眼界大开,头脑开了窍。崆峒区文化部门得知他家的泥塑手工艺已传承了三代人150多年时,专程来他的古建工艺厂考察,给他指点迷津,刘泉对传承好祖辈流传下来的泥塑手工艺信心满满。  

    目前刘泉正在着手设计绘图,在年底前争取把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人物泥塑出来,以此来更好的延长泥塑手工艺的传承。对于未来的期盼和梦想,刘泉坦言,“我已‘玩’了30多年泥巴,今后的目标是创新制作一些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土人物等接地气的泥塑作品,把老祖宗的泥塑手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永远保留下去,我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