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平凉文艺 > 文联期刊

《崆峒》2025年第2期(总第47期)出刊

  • 时间:2025-07-01 10:56
  • 来源:平凉市文联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目         录

每期话题

001   越过山丘  谁在等候 / 范玉龙 

精品回放

005   地的脾气(散文) / 陈宝全

小说看台

015   筋斗云停靠在25楼(短篇) / 曹鹏伟

027   泡沫(短篇) / 武瑛

034   乙巳年微型小说选(微型) / 独化

040   闺蜜小霞(短篇) / 安琴

散文长廊

046   心中有块芳草地 / 白小燕   

050   大地上的合唱 / 吕润霞

053   土命的人 / 刘杰

058   最后一匹马 / 车丽娜

061   观影记 / 仇瑛

新诗空间

065   黑颈鹤在起飞(组诗) / 二月兰

067   补丁(组诗) / 万万

070   白鹭(组诗) / 楚衣飞雪

072   生存者(组诗) / 盘娃

 074   雨点(组诗) / 幽莲

 076   崆峒诗踪(组诗)/马伟

 077   一首诗 

刘金保  胡忠喜   邬龙龙  薛小伟

叱干帝  杜   峰   南   熏   冯   岩

非虚构

079   慕天颜评传 / 李安乐

087   外公的一生 / 郝利利 

艺海观澜

101   云深不知归处——马宇龙长篇小说《云归楼》阅读札记 / 赵炳庭

107   陇东民俗视域下的节令基因、节令图景与精神原乡——《节令探源 :话说陇东民间节日》的三层话语表达 / 李天喜  姚 娟

116   意居笔先,于无画处求画——简评崆峒区“问墨崆峒”首届青年美术作者提名展 / 魏鹏学 

121   诗歌美学突围初探 / 雪野

 126   大地无言,金石发声——试评《泾川金石录》的学术价值及影响 / 孟德生 

封面摄影:吴希会

封二:文艺人生   刘玉林

封三:文艺动态

图片

每期话题 :越过山丘    谁在等候

范玉龙

近期,漓江文学奖得主刘楚昕的获奖感言在全网让人动容,他追忆自己文学之路的同时,讲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提到了一句歌词“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在文学的道路上,刘楚昕从寂寂无名到终获成功,历经漫长苦难,最让人意难平的是,给了他写动作力,激励他奋力前行的女友却已去世,无法和他分享成功后的喜悦。生活充满喜怒哀乐,文学就像生活的镜子,伴随着生活的起起落落一起悲欢,文学创作往往充满了无人伴随的寂寞和少人理解的孤独。文字旅途冷暖自知,有人陪伴一起走何其幸运,由此我们对刘楚昕那种跨越江河山川、却无法同爱人共享辽阔风景的痛苦感同身受。

每期《崆峒》,我们都倍加珍惜。这期选编的陈宝全散文《地的脾气》写得悠长而细腻,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深耕文学领域,而且懂得稼穑的艰辛与快乐,他对土地的感情真挚动人,熟稔地把农事、农物、农谚汇聚在一起,如数家珍,诸如“地不装,不会吃饱了不干活”“农事是一种神圣的艺术,有很多说道”这样的语句画龙点晴,给人以启迪,有些地方语言诙谐而传神,文字的运用可谓顺溜。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该文写人写物,时间空间不时转换,但“地有脾气”的拟人化主题始终由表及里,“劲”透纸面,人的“蜕化”发人深省,像“我妈”一样的老把式越来越少了,像“欢喜”这样愿意照顾庄稼口味的人越来越少了,土地的脾气也就越来越大,不愿意再慷慨的“孕育出非凡的生命”,土地失掉了面子和尊严,其实就是人们慢慢失去的自然饮食健康和生活醇厚滋味。曹鹏伟小说《筋斗云停靠在25楼》在纷繁的世事上撷取了几个人一生中的生活片断,以“我”纠结矛盾的生活和“筋斗云”漂泊不定的命运两条线铺陈开去,互相交织又分头别叙,开头偶然而苍促,结尾黯然而无果,金丝雀有什么寓意?筋斗云能翻多远?“我”的可爱的一点点自尊还在不在?25楼上面还能有多少可能?这些答案不尽了然,都在作者讲的故事里,小说通过讲故事表达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生活是平庸的,故事则可平地起波澜,引发读者万千感受和联想。独化的《乙巳年微型小说选》是信息时代的阅读新体验,让作者和读者都能在碎片化的时间中细享阅读时光,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这种文体文风可能会引领创作阅读潮流。《心中有块芳草地》等几篇散文记游、写景、忆事、怀人、念物,无不闪耀着创作者的情感之光,文字之美,彰显着作者创作的实力。新诗空间中的几组诗,可以用雪野《诗歌美学突围初探》一句话来评价,“于诗人而言,语言的历险,精神的漫游,爱的洗礼都是生命历程不可或缺的考验与检阅”,其中我偏爱“草叶凝结冰凉的露,像哭过以后的透彻和晶莹”“在时间面前,一座城和一个人,有时候一样显得微不足道”“像记忆点缀了一头白雪,消融于我水一般的生动”这样的诗句。很惊喜见到魏鹏学《意居笔先,于无画处求画》美术作品评论,他本来写文学作品评论居多,真是感叹“写久了、体会弥深”,可见艺术在最高形式上的确是相通的。

余华曾言:回首往事或者怀念故乡,其实只是在现实里不知所措以后的故作镇静。他坦言,这也是文学的一种功能。往事如烟,人生如寄,生活带给人们欢乐和痛苦,文学助人们获得安慰和宁静,我们祝愿刘楚昕带着梦想和女友给的鼓励一路前行,也希望所有的文学爱好者守住梦想,坚持书写,但愿越过山丘,等待的人都在,或是爱人,或是朋友,至少,还有喜欢你作品的读者。《崆峒》阅读者,就是作者越过山丘依然在等候的人,祝福你们,祝福作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崆峒》2025年第2期(总第47期)出刊
时间:2025-07-01 10:56

目         录

每期话题

001   越过山丘  谁在等候 / 范玉龙 

精品回放

005   地的脾气(散文) / 陈宝全

小说看台

015   筋斗云停靠在25楼(短篇) / 曹鹏伟

027   泡沫(短篇) / 武瑛

034   乙巳年微型小说选(微型) / 独化

040   闺蜜小霞(短篇) / 安琴

散文长廊

046   心中有块芳草地 / 白小燕   

050   大地上的合唱 / 吕润霞

053   土命的人 / 刘杰

058   最后一匹马 / 车丽娜

061   观影记 / 仇瑛

新诗空间

065   黑颈鹤在起飞(组诗) / 二月兰

067   补丁(组诗) / 万万

070   白鹭(组诗) / 楚衣飞雪

072   生存者(组诗) / 盘娃

 074   雨点(组诗) / 幽莲

 076   崆峒诗踪(组诗)/马伟

 077   一首诗 

刘金保  胡忠喜   邬龙龙  薛小伟

叱干帝  杜   峰   南   熏   冯   岩

非虚构

079   慕天颜评传 / 李安乐

087   外公的一生 / 郝利利 

艺海观澜

101   云深不知归处——马宇龙长篇小说《云归楼》阅读札记 / 赵炳庭

107   陇东民俗视域下的节令基因、节令图景与精神原乡——《节令探源 :话说陇东民间节日》的三层话语表达 / 李天喜  姚 娟

116   意居笔先,于无画处求画——简评崆峒区“问墨崆峒”首届青年美术作者提名展 / 魏鹏学 

121   诗歌美学突围初探 / 雪野

 126   大地无言,金石发声——试评《泾川金石录》的学术价值及影响 / 孟德生 

封面摄影:吴希会

封二:文艺人生   刘玉林

封三:文艺动态

图片

每期话题 :越过山丘    谁在等候

范玉龙

近期,漓江文学奖得主刘楚昕的获奖感言在全网让人动容,他追忆自己文学之路的同时,讲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提到了一句歌词“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在文学的道路上,刘楚昕从寂寂无名到终获成功,历经漫长苦难,最让人意难平的是,给了他写动作力,激励他奋力前行的女友却已去世,无法和他分享成功后的喜悦。生活充满喜怒哀乐,文学就像生活的镜子,伴随着生活的起起落落一起悲欢,文学创作往往充满了无人伴随的寂寞和少人理解的孤独。文字旅途冷暖自知,有人陪伴一起走何其幸运,由此我们对刘楚昕那种跨越江河山川、却无法同爱人共享辽阔风景的痛苦感同身受。

每期《崆峒》,我们都倍加珍惜。这期选编的陈宝全散文《地的脾气》写得悠长而细腻,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深耕文学领域,而且懂得稼穑的艰辛与快乐,他对土地的感情真挚动人,熟稔地把农事、农物、农谚汇聚在一起,如数家珍,诸如“地不装,不会吃饱了不干活”“农事是一种神圣的艺术,有很多说道”这样的语句画龙点晴,给人以启迪,有些地方语言诙谐而传神,文字的运用可谓顺溜。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该文写人写物,时间空间不时转换,但“地有脾气”的拟人化主题始终由表及里,“劲”透纸面,人的“蜕化”发人深省,像“我妈”一样的老把式越来越少了,像“欢喜”这样愿意照顾庄稼口味的人越来越少了,土地的脾气也就越来越大,不愿意再慷慨的“孕育出非凡的生命”,土地失掉了面子和尊严,其实就是人们慢慢失去的自然饮食健康和生活醇厚滋味。曹鹏伟小说《筋斗云停靠在25楼》在纷繁的世事上撷取了几个人一生中的生活片断,以“我”纠结矛盾的生活和“筋斗云”漂泊不定的命运两条线铺陈开去,互相交织又分头别叙,开头偶然而苍促,结尾黯然而无果,金丝雀有什么寓意?筋斗云能翻多远?“我”的可爱的一点点自尊还在不在?25楼上面还能有多少可能?这些答案不尽了然,都在作者讲的故事里,小说通过讲故事表达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生活是平庸的,故事则可平地起波澜,引发读者万千感受和联想。独化的《乙巳年微型小说选》是信息时代的阅读新体验,让作者和读者都能在碎片化的时间中细享阅读时光,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这种文体文风可能会引领创作阅读潮流。《心中有块芳草地》等几篇散文记游、写景、忆事、怀人、念物,无不闪耀着创作者的情感之光,文字之美,彰显着作者创作的实力。新诗空间中的几组诗,可以用雪野《诗歌美学突围初探》一句话来评价,“于诗人而言,语言的历险,精神的漫游,爱的洗礼都是生命历程不可或缺的考验与检阅”,其中我偏爱“草叶凝结冰凉的露,像哭过以后的透彻和晶莹”“在时间面前,一座城和一个人,有时候一样显得微不足道”“像记忆点缀了一头白雪,消融于我水一般的生动”这样的诗句。很惊喜见到魏鹏学《意居笔先,于无画处求画》美术作品评论,他本来写文学作品评论居多,真是感叹“写久了、体会弥深”,可见艺术在最高形式上的确是相通的。

余华曾言:回首往事或者怀念故乡,其实只是在现实里不知所措以后的故作镇静。他坦言,这也是文学的一种功能。往事如烟,人生如寄,生活带给人们欢乐和痛苦,文学助人们获得安慰和宁静,我们祝愿刘楚昕带着梦想和女友给的鼓励一路前行,也希望所有的文学爱好者守住梦想,坚持书写,但愿越过山丘,等待的人都在,或是爱人,或是朋友,至少,还有喜欢你作品的读者。《崆峒》阅读者,就是作者越过山丘依然在等候的人,祝福你们,祝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