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平凉文艺 > 文学 > 佳作欣赏

回忆相待事,诸君皆知己

  • 时间:2024-01-30 09:57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人生是一场体验,是各种情感的体验。除了对象和范围相对明确的亲情和爱情外,人生多数情感体验均来源于社会活动,尤其是以工作为主的社交活动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无论是擦肩而过的一面之缘,还是司空见惯的相熟之辈,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的情感定位。

几何时,少年意气,附庸风雅,也曾懒向青门学种瓜,欲将渔钓送年华。但人生如寄,机缘摇摆,竟意外入了公门,做了刀笔小吏。从此,与文字为伴,捡拾光阴,补贴生活。

日日摸爬滚打在文字里,是我曾作为一名宣传干部的日常。13年的从业经历中,多时都在与报社打交道,尤其是平凉日报社。潜意识中,一直觉得宣传部和报社本就是一家。对于自己扎根工作了十多年的平台,内心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尤其是其间接触到的诸多人物,更为难忘。

韶华且努力,少年尤可夸。从2010年9月考进县委宣传部开始,到2020年因机构改革各县区撤掉报道组期间,我一直担纲静宁宣传主力。遂被各路师友谑称“喉爷”,意党委喉舌也。而仔细思量,若以宣传工作量计,真正成就自己的还是《平凉日报》,因为十多年所写稿件三四千篇稿件中,以当地党报稿居多。记得“挑大梁”那几年,我给自己的目标是:每天都要投稿,每周见报作品不下3篇,每月至少要上1篇头版头条,全年头版头条不能少于12篇。从“豆腐块”到几千字的“大块头”,基本上我写的稿子都能见报。

在这样繁重的目标压力下,正是《平凉日报》的平台,让我渐渐在宣传上站稳了脚跟。报社的各位编辑老师,成了新闻写作路上引我入门的“师父”。刚写新闻稿时,分不清消息和特写。胡编滥造几句发过去,哪里有错别字,哪句逻辑不对,编辑都会一一耐心指出,他们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每次感到惶恐而害羞。正是编辑的“挑剔”和耐心指导,让我在业务上进步越来越大。

回望来时路,左右皆良师。随着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久,和报社其他人也越来越熟,他们都对我极好,有种深受其恩的感觉。除了各版编辑外,报社领导们,对我更是优待,记得某位报社领导来静宁参加苹果节时,还给我带了一本他朋友写的新闻书籍。另一位素未谋面的退休报社老领导,也曾托人将他的新书赠我,这些都着实让我深感意外。

回忆相待事,诸君皆知己。2020年,我去市直单位挂职。刚到没几天,一位报社领导便约了几位编辑记者约我吃饭。席间,有好几位还是初次相识。但他们非常顺口地喊着“娟淑”,那感觉像极了朝夕相处的家人,内心的温暖可想而知!这位领导还再三叮嘱在座几位女记者:你们以后在外吃饭时记得把娟淑也喊上。

走过岁月无数,如今站在台上,已然不慌不忙,可以从容应对。平心而论,这份淡定与底气,来源于外界的肯定和认可。再者,一个人优秀与否,离不开他拥有的平台,给予展示自我机会的平台。是平凉日报社将一个初入社会寂寂无闻的女大学生,锤炼成了在新闻外宣领域不慌不忙的女记者;是平凉日报社十年如一日的成就,让当初懵懂无助的“小李子”,最终蜕变成了颇受领导肯定和周围人信任的文字工作者。这才是生命中值得歌颂的沉甸甸的恩情啊!

人生如寄,浮浮沉沉,飘飘荡荡,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停靠在哪里?有什么新鲜事发生?会与谁结缘?或与谁再续前缘?像“谜”一样不可捉摸!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此生居然还有和平凉日报社旧址“红旗街93号”亲密接触的意外之缘,说来实在是意外而美好。

2023年受命去市委办代培三个月,没想到领导们为我衔接的临时住处,刚好是平凉日报社的院子。此前不久报社已整体搬迁至新址文广大厦,这处花园式庭院就空出来了。此时,市融媒体中心曹彦仓主任关心地问我,有三个地方可住,你选一处随心的吧!为了方便就近上下班,我就选了老报社;再者,潜意识里老报社对我有着莫名的牵引。

初到小院,花繁叶盛,满目灼灼。不日便遇中秋,依照小时风俗,我跑到花园葡萄架下偷听“鹊桥相会”,虽无所得,但和同住的女生摘回好几串葡萄……光阴如梭,转眼三个月飞逝而过,已到离别之时。园中花色渐褪,不时有花瓣飘坠纷落,小径上黑色的牡丹籽洒落一地。我收拾完东西,打扫干净房间卫生,锁门前回身弯腰施礼,相谢三个月的容身之情。下楼后,来到花园,捡拾了好多牡丹籽带走,再度向院落躬身揖别,感谢三个月来院落里有情无情生灵的陪伴之情,也感谢曾经所有的交集与美好的回忆。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再见,照顾我数月的门房老汉王师!再见,不期而遇的红旗街93号。

作者简介:李娟淑,女,汉族,1983年生。曾为中共静宁县委报道组组长,任职期间,刊发新闻稿件四千多篇。另创有歌曲《啊,静宁,我亲爱的家乡》《成纪千古情》。现在静宁县委党校工作。(李娟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厨间的帅

下一篇: 过年的记忆

回忆相待事,诸君皆知己
时间:2024-01-30 09:57

人生是一场体验,是各种情感的体验。除了对象和范围相对明确的亲情和爱情外,人生多数情感体验均来源于社会活动,尤其是以工作为主的社交活动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无论是擦肩而过的一面之缘,还是司空见惯的相熟之辈,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的情感定位。

几何时,少年意气,附庸风雅,也曾懒向青门学种瓜,欲将渔钓送年华。但人生如寄,机缘摇摆,竟意外入了公门,做了刀笔小吏。从此,与文字为伴,捡拾光阴,补贴生活。

日日摸爬滚打在文字里,是我曾作为一名宣传干部的日常。13年的从业经历中,多时都在与报社打交道,尤其是平凉日报社。潜意识中,一直觉得宣传部和报社本就是一家。对于自己扎根工作了十多年的平台,内心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尤其是其间接触到的诸多人物,更为难忘。

韶华且努力,少年尤可夸。从2010年9月考进县委宣传部开始,到2020年因机构改革各县区撤掉报道组期间,我一直担纲静宁宣传主力。遂被各路师友谑称“喉爷”,意党委喉舌也。而仔细思量,若以宣传工作量计,真正成就自己的还是《平凉日报》,因为十多年所写稿件三四千篇稿件中,以当地党报稿居多。记得“挑大梁”那几年,我给自己的目标是:每天都要投稿,每周见报作品不下3篇,每月至少要上1篇头版头条,全年头版头条不能少于12篇。从“豆腐块”到几千字的“大块头”,基本上我写的稿子都能见报。

在这样繁重的目标压力下,正是《平凉日报》的平台,让我渐渐在宣传上站稳了脚跟。报社的各位编辑老师,成了新闻写作路上引我入门的“师父”。刚写新闻稿时,分不清消息和特写。胡编滥造几句发过去,哪里有错别字,哪句逻辑不对,编辑都会一一耐心指出,他们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每次感到惶恐而害羞。正是编辑的“挑剔”和耐心指导,让我在业务上进步越来越大。

回望来时路,左右皆良师。随着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久,和报社其他人也越来越熟,他们都对我极好,有种深受其恩的感觉。除了各版编辑外,报社领导们,对我更是优待,记得某位报社领导来静宁参加苹果节时,还给我带了一本他朋友写的新闻书籍。另一位素未谋面的退休报社老领导,也曾托人将他的新书赠我,这些都着实让我深感意外。

回忆相待事,诸君皆知己。2020年,我去市直单位挂职。刚到没几天,一位报社领导便约了几位编辑记者约我吃饭。席间,有好几位还是初次相识。但他们非常顺口地喊着“娟淑”,那感觉像极了朝夕相处的家人,内心的温暖可想而知!这位领导还再三叮嘱在座几位女记者:你们以后在外吃饭时记得把娟淑也喊上。

走过岁月无数,如今站在台上,已然不慌不忙,可以从容应对。平心而论,这份淡定与底气,来源于外界的肯定和认可。再者,一个人优秀与否,离不开他拥有的平台,给予展示自我机会的平台。是平凉日报社将一个初入社会寂寂无闻的女大学生,锤炼成了在新闻外宣领域不慌不忙的女记者;是平凉日报社十年如一日的成就,让当初懵懂无助的“小李子”,最终蜕变成了颇受领导肯定和周围人信任的文字工作者。这才是生命中值得歌颂的沉甸甸的恩情啊!

人生如寄,浮浮沉沉,飘飘荡荡,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停靠在哪里?有什么新鲜事发生?会与谁结缘?或与谁再续前缘?像“谜”一样不可捉摸!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此生居然还有和平凉日报社旧址“红旗街93号”亲密接触的意外之缘,说来实在是意外而美好。

2023年受命去市委办代培三个月,没想到领导们为我衔接的临时住处,刚好是平凉日报社的院子。此前不久报社已整体搬迁至新址文广大厦,这处花园式庭院就空出来了。此时,市融媒体中心曹彦仓主任关心地问我,有三个地方可住,你选一处随心的吧!为了方便就近上下班,我就选了老报社;再者,潜意识里老报社对我有着莫名的牵引。

初到小院,花繁叶盛,满目灼灼。不日便遇中秋,依照小时风俗,我跑到花园葡萄架下偷听“鹊桥相会”,虽无所得,但和同住的女生摘回好几串葡萄……光阴如梭,转眼三个月飞逝而过,已到离别之时。园中花色渐褪,不时有花瓣飘坠纷落,小径上黑色的牡丹籽洒落一地。我收拾完东西,打扫干净房间卫生,锁门前回身弯腰施礼,相谢三个月的容身之情。下楼后,来到花园,捡拾了好多牡丹籽带走,再度向院落躬身揖别,感谢三个月来院落里有情无情生灵的陪伴之情,也感谢曾经所有的交集与美好的回忆。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再见,照顾我数月的门房老汉王师!再见,不期而遇的红旗街93号。

作者简介:李娟淑,女,汉族,1983年生。曾为中共静宁县委报道组组长,任职期间,刊发新闻稿件四千多篇。另创有歌曲《啊,静宁,我亲爱的家乡》《成纪千古情》。现在静宁县委党校工作。(李娟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