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平凉文艺 > 文艺评论 > 网说平凉

乡间烟火气 “社火”抚人心

  • 时间:2024-02-20 11:56
  • 来源:华亭市网信中心 沈芳霞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觥筹交错的祝福声,见证了家人的团聚;新桃旧符的更替里,洋溢着盎然的春意。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每年正月,西北民间自发组织社火活动。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随风飘扬的彩旗,整齐浩大的队伍,五彩斑斓的服饰,花枝招展的妇女,精彩纷呈的表演,共同装点了正月的红红火火。作为西北民间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庆典活动,社火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社为土地之神;火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社火,展现文化魅力。敲锣打鼓,载歌载舞,非遗展示……社火的节目或许艺术性也许不算高,观赏性不够“炸”,但贵在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寓意美好,有着浓厚的乡土气、烟火气。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社火表演就是一道文化大餐,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只要有社火表演,人们都翘首观望,争相传颂民俗,社火文化深深浸润着每一位西北人的心田。

社火,增进情感认同。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人们的生活节奏都很快,春节期间聚在一起开展社火表演,可以增进感情、凝聚乡情,走得更近、关系更亲。对于社火,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策划十来天,排练一个月,演出三个月,回味一整年”。话虽夸张,但深刻反映出从出主意到组“队友”、勤排练,社火确实是增进感情的纽带、凝聚乡情的桥梁。

社火,承载浓浓乡愁。现代诗人艾青曾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而所谓乡愁,总绕不开故乡的山水、美食、人文。社火讲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情、舞的是乡韵,承载的是乡愁。离家一年,回乡看一场社火,会让人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感到温暖,。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社火在大西北这片黄土地上流转传承,积淀成一种习惯,汇聚成一份守望,节日的风俗传统蕴藏着古老中华文明的密码,也连接着万千中华儿女的情感牵绊。“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让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爆竹声声中,在屠苏酒暖中,将社火文化深植进我们的灵魂,抚慰每一位漂泊在外游子的心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乡间烟火气 “社火”抚人心
时间:2024-02-20 11:56

觥筹交错的祝福声,见证了家人的团聚;新桃旧符的更替里,洋溢着盎然的春意。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每年正月,西北民间自发组织社火活动。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随风飘扬的彩旗,整齐浩大的队伍,五彩斑斓的服饰,花枝招展的妇女,精彩纷呈的表演,共同装点了正月的红红火火。作为西北民间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庆典活动,社火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社为土地之神;火是传说中的火神,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社火,展现文化魅力。敲锣打鼓,载歌载舞,非遗展示……社火的节目或许艺术性也许不算高,观赏性不够“炸”,但贵在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寓意美好,有着浓厚的乡土气、烟火气。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社火表演就是一道文化大餐,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只要有社火表演,人们都翘首观望,争相传颂民俗,社火文化深深浸润着每一位西北人的心田。

社火,增进情感认同。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人们的生活节奏都很快,春节期间聚在一起开展社火表演,可以增进感情、凝聚乡情,走得更近、关系更亲。对于社火,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策划十来天,排练一个月,演出三个月,回味一整年”。话虽夸张,但深刻反映出从出主意到组“队友”、勤排练,社火确实是增进感情的纽带、凝聚乡情的桥梁。

社火,承载浓浓乡愁。现代诗人艾青曾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而所谓乡愁,总绕不开故乡的山水、美食、人文。社火讲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情、舞的是乡韵,承载的是乡愁。离家一年,回乡看一场社火,会让人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感到温暖,。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社火在大西北这片黄土地上流转传承,积淀成一种习惯,汇聚成一份守望,节日的风俗传统蕴藏着古老中华文明的密码,也连接着万千中华儿女的情感牵绊。“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让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爆竹声声中,在屠苏酒暖中,将社火文化深植进我们的灵魂,抚慰每一位漂泊在外游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