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一抹青绿,为祖国的春天上色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在这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46个植树节,每逢春日,手植新绿,是不变的约定。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绿色篇章浓墨重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这些为我们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画好了路线图、施工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植树造林,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加快国土绿化进程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每位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一锹锹土,种下的既是树苗,也是生态文明的希望;一桶桶水,浇灌的既是土壤,也是美丽中国的梦想,植一抹青绿,将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时时树立生态理念,走好“绿色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突出位置。每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都会身体力行,拿起铁锹和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从率先垂范到强调加强生态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国土绿化事业,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认识开展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折不扣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实施国土绿化的重大要求,将义务植树作为一堂最直接、最生动的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课、社会实践课,厚植全民爱绿护绿意识,让绿色装点新梦想,使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推动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人人争做植树先锋,做足“绿文章”。“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植树造绿作为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抓住春季植树造绿的有利时机,加大资金投入,创新造林机制,坚持全面开花、大幅增绿,做到上下“一盘棋”、城乡一起动,着力实现“应绿尽绿”。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多种树、多植绿,带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绿化的浓厚氛围。广大群众来要积极争当绿色投资者,植下一棵树,栽下一片绿,力所能及美化家乡、美化环境,共创共享绿色健康生活。
处处抓好管养关键,筑好“防护屏”。植树造绿是基础,管绿护绿更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只有我们用心去呵护树木花草,才能让它们更好普惠群众、造福子孙后代。对于有关部门来说,一方面,要坚决打击各种毁坏树木花草的违法行为,严格依法管理把好征占用林地、绿地和砍伐林木的审批关,不该批的不批,不该伐的坚决不伐;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造林的管护,提高苗木成活率,防止随造随毁。广大人民群众要自觉做良好生态环境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从点滴做起、小事做起、现在做起,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为擦亮美好生活底色、守护祖国“绿水青山”赋能助力、增姿添彩。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植树添绿,种下新苗,只要我们聚沙成塔,攥指成拳,一年接着一年、一代接着一代,厚植绿色基因、加快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发展,把美丽中国的愿景播种在春天里,就能共同建设更高品质、更足成色、更暖底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上一篇: 从“两会热词”读懂民生关切
下一篇: 对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