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平凉文艺 > 文艺评论 > 网说平凉

整治有害信息 净化网络生态

  • 时间:2025-02-02 17:29
  • 来源:市委网信办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在信息传播、阅读学习、社交互动等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类负面有害信息在网络平台上随处可见,误导公共舆论、损害网民权益、污染网络环境,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打击网络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生态成为当前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

网络有害信息种类多,涵盖范围广。虚假信息肆意传播,一些无中生有的网络谣言,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网络暴力现象也日益猖獗,恶意攻击者通过言语辱骂、人身威胁、曝光他人隐私等手段,给受害者身心造成不可估量的精神折磨,甚至导致一些悲剧事件的发生,严重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另外,色情、赌博、暴力等违法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极大威胁,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网络有害信息泛滥,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有的网络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对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听之任之,放任有害信息传播;一些不良分子出于私利、报复心理或其他不良企图,故意制造和传播有害信息;网络监管存在一定难度,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有害信息的源头难以追溯,传播路径复杂多变,网信、公安部门很难做到全方位、实时性的监测处置。为有效打击网络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生态,需要多管齐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以整治。

完善法律法规是基础。国家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关于网络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各种网络有害信息的范畴和标准,加大对制造、传播有害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于恶意传播网络谣言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因网络平台审核不力导致有害信息大量传播的,给予平台和相关责任人高额罚款、停业整顿、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罚。

压实平台责任是关键。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应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配备专业的审核团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用户上传的信息进行全面筛查,及时发现和拦截有害信息。同时,加强对平台用户的管理,实行实名制注册,对于多次发布有害信息的用户,予以封禁账号等处理。另外,赋予基层网信、公安部门一定的处罚权限,加强对属地平台、账号的管理。

加强技术应用是支撑。加大网络监测、信息过滤、溯源等技术的研发创新,提高对网络有害信息的发现、识别和追踪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精准定位有害信息的热点区域和传播趋势;通过信息过滤技术,在网络入口处就对有害信息进行屏蔽;运用溯源技术,对发现的有害信息,能够迅速追查发布源头,从根本上予以打击。

提升网民素养是重点。通过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文明宣传月活动,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网络有害信息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将网络素养课程纳入教育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能力。同时,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网络治理,发现有害信息及时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网络有害信息的良好氛围。

打击网络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生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网络平台、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网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联动的治理体系,才能有效遏制网络有害信息的蔓延,为我们营造一个清朗、健康、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和更加安全、有益的网络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整治有害信息 净化网络生态
时间:2025-02-02 17:29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在信息传播、阅读学习、社交互动等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类负面有害信息在网络平台上随处可见,误导公共舆论、损害网民权益、污染网络环境,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打击网络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生态成为当前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

网络有害信息种类多,涵盖范围广。虚假信息肆意传播,一些无中生有的网络谣言,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网络暴力现象也日益猖獗,恶意攻击者通过言语辱骂、人身威胁、曝光他人隐私等手段,给受害者身心造成不可估量的精神折磨,甚至导致一些悲剧事件的发生,严重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另外,色情、赌博、暴力等违法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极大威胁,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网络有害信息泛滥,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有的网络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对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听之任之,放任有害信息传播;一些不良分子出于私利、报复心理或其他不良企图,故意制造和传播有害信息;网络监管存在一定难度,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有害信息的源头难以追溯,传播路径复杂多变,网信、公安部门很难做到全方位、实时性的监测处置。为有效打击网络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生态,需要多管齐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以整治。

完善法律法规是基础。国家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关于网络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各种网络有害信息的范畴和标准,加大对制造、传播有害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于恶意传播网络谣言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因网络平台审核不力导致有害信息大量传播的,给予平台和相关责任人高额罚款、停业整顿、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罚。

压实平台责任是关键。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应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配备专业的审核团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用户上传的信息进行全面筛查,及时发现和拦截有害信息。同时,加强对平台用户的管理,实行实名制注册,对于多次发布有害信息的用户,予以封禁账号等处理。另外,赋予基层网信、公安部门一定的处罚权限,加强对属地平台、账号的管理。

加强技术应用是支撑。加大网络监测、信息过滤、溯源等技术的研发创新,提高对网络有害信息的发现、识别和追踪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精准定位有害信息的热点区域和传播趋势;通过信息过滤技术,在网络入口处就对有害信息进行屏蔽;运用溯源技术,对发现的有害信息,能够迅速追查发布源头,从根本上予以打击。

提升网民素养是重点。通过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文明宣传月活动,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网络有害信息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将网络素养课程纳入教育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能力。同时,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网络治理,发现有害信息及时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网络有害信息的良好氛围。

打击网络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生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网络平台、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网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联动的治理体系,才能有效遏制网络有害信息的蔓延,为我们营造一个清朗、健康、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和更加安全、有益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