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文明建设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移风易俗”。这是继湖南、重庆、山东考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提到“移风易俗”,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是助推乡村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根基和力量源泉,也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筑牢用活“主战场”,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平台,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农家书屋、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要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努力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有效益;要优化载体,活跃文化生活,做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进步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培育建强“主力军”,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是主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群众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道德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勤奋自强、富而思进的观念。要加强群众的文化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重点抓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要坚定把握“主旋律”,开展喜闻乐见活动。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应立足现实、深入生活、依靠农民、服务群众,多用群众群众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办法,增强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群众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自觉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乡村振兴这项伟业并非一日之功,只有以逆水行舟的定力,才能收获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最终在乡村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征途中看见星辰大海。
上一篇: 始终绷紧“过紧日子”这根弦
下一篇: 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