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信息

“五治”融合推进 建设“五个家园”

  • 时间:2022-05-24 10:04
  • 来源:市民政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近年来,我市民政系统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市、区)关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规定,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责任体系,立足社情民意,创新治理方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我市泾川县城市社区通过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五治”建设“五家”, 切实构建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平凉特色、泾川特点的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子,极大的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幸福值。 

  一、突出政治引领,建设“温暖家园”。全力构建党委建在社区、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院落)的社区组织网络,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和楼栋长,成立网格党支部15个,做到群众在哪里,党组织就在哪里,党员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大力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探索实践“六单式”服务和“六事共议”制度。推动社区治理由“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由“条块分治”向“协商共治”转变。 

  二、强化法治保障,建设“和谐家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160多场次,建成聚焦社会治理各方面的集中宣传点4处、版面105个,组织拍摄了禁毒微电影《回归》、防邪微电影《泥潭》,增强了法治宣传效果,受到省、市政法委的一致好评。全面推行“上门访视管到家、开展培训管到岗、组织活动管到队、扶贫帮困管到人、加强联系管到位”的“特殊人群五管工作法”,确保重点特殊人群不脱管、不失控、不掉线。 

  三、坚持德治教化,建设“快乐家园”。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了“七彩之光志愿服务队”,推动社区居民需求与志愿服务供给有效对接。组织开展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泾川县东街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中街社区“红色星期天”成为志愿服务品牌。社区通过自发组建各类文艺活动、特色娱乐文化、开展社区好人评选表彰等活动,影响和带动社区居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法律意识、文明意识,助力“快乐家园”建设。 

  四、激发自治活力,建设“文明家园”。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人本原则”作为小区治理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组建了治保会、调委会、巡逻队等群防群治组织28个,将定点受理来访与巡逻排查、预防治安事件与法律援助结合起来,构筑社区安全稳定的“千里眼”、“顺风耳”。组织“五老”讲师团、调委会,通过“小区议事”的方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 

  五、加强智治支撑,建设“平安家园”。按照“资源整合,区域统筹、网格覆盖、分片负责”的原则,健全完善“管委会、 居委会、业委会、网格管理员、居民自治员”五级综治网格体系,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小网格,并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借助“智慧城市”建成了城市社区社会治理云平台。建立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坚持“周例会、月统计、季分析”信访管理和领导包案制度,有效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法治政府和平安平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撰稿:何琼 审核:陶梅 责任编辑:刘斯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五治”融合推进 建设“五个家园”
时间:2022-05-24 10:04

  近年来,我市民政系统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市、区)关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规定,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责任体系,立足社情民意,创新治理方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我市泾川县城市社区通过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五治”建设“五家”, 切实构建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平凉特色、泾川特点的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子,极大的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幸福值。 

  一、突出政治引领,建设“温暖家园”。全力构建党委建在社区、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院落)的社区组织网络,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和楼栋长,成立网格党支部15个,做到群众在哪里,党组织就在哪里,党员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大力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探索实践“六单式”服务和“六事共议”制度。推动社区治理由“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由“条块分治”向“协商共治”转变。 

  二、强化法治保障,建设“和谐家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160多场次,建成聚焦社会治理各方面的集中宣传点4处、版面105个,组织拍摄了禁毒微电影《回归》、防邪微电影《泥潭》,增强了法治宣传效果,受到省、市政法委的一致好评。全面推行“上门访视管到家、开展培训管到岗、组织活动管到队、扶贫帮困管到人、加强联系管到位”的“特殊人群五管工作法”,确保重点特殊人群不脱管、不失控、不掉线。 

  三、坚持德治教化,建设“快乐家园”。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了“七彩之光志愿服务队”,推动社区居民需求与志愿服务供给有效对接。组织开展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泾川县东街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中街社区“红色星期天”成为志愿服务品牌。社区通过自发组建各类文艺活动、特色娱乐文化、开展社区好人评选表彰等活动,影响和带动社区居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法律意识、文明意识,助力“快乐家园”建设。 

  四、激发自治活力,建设“文明家园”。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人本原则”作为小区治理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组建了治保会、调委会、巡逻队等群防群治组织28个,将定点受理来访与巡逻排查、预防治安事件与法律援助结合起来,构筑社区安全稳定的“千里眼”、“顺风耳”。组织“五老”讲师团、调委会,通过“小区议事”的方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 

  五、加强智治支撑,建设“平安家园”。按照“资源整合,区域统筹、网格覆盖、分片负责”的原则,健全完善“管委会、 居委会、业委会、网格管理员、居民自治员”五级综治网格体系,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小网格,并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借助“智慧城市”建成了城市社区社会治理云平台。建立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坚持“周例会、月统计、季分析”信访管理和领导包案制度,有效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法治政府和平安平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撰稿:何琼 审核:陶梅 责任编辑:刘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