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新春走基层 | “椒”傲幸福年

  • 时间:2025-01-27 10:44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杨村蔬菜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的陇椒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1月21日,记者走进灵台县中台镇杨村蔬菜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种植陇椒的日光温室大棚,放眼望去,一株株整齐的枝蔓健壮挺拔,绿意盎然,一根根饱满的辣椒挂满枝头,蓬勃生长。种植户张小兵正和工人一起给辣椒除草、绕绳。

“今天忙完就可以领工资回家过年了。”工人郑亚玲说,在家门口打工比较方便,一天最少能领80到90元,多了可以领100到120元,年前多干点活,多领工资过个幸福年。

“我去年第一次种辣椒,有3棚6亩多,这段时间辣椒进入膨果期了,正月里就能上市,看目前的长势,收成应该不错。”张小兵信心十足。

张小兵是白银人,去年从朋友那里了解到杨村蔬菜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过来实地考察后,发现基础设施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都满意,就决定留下来。这个春节虽然回不了家,但看着硕果累累、即将上市的辣椒,他心里很踏实。

“杨村发展辣椒产业已经14年了,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市场口碑,种植的辣椒不但在本地商超销售,还远销庆阳、西安。正月里能上市的辣椒有75棚150亩,亩产可达6000公斤左右,今年批发价预计比去年每公斤能增加2元,可以卖到7元。”中台镇副镇长熊小峰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农民要富裕。2024年,中台镇扩充产业规模,争取财政资金2500万元,在杨村蔬菜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建温室大棚300亩,改造提升温室100亩,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水肥一体、电动卷膜等智能控制系统。建成后,镇上积极招商引资,招引农户、客商入驻园区,同时为种植户补贴地膜和有机肥,鼓励发展蔬菜产业,加上地处达溪河、蒲河川区等有利种植条件,吸引了不少和张小兵一样的外地种植户在这里种植辣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

“为了确保生产销售渠道畅通,我们利用灵台科秾、甘肃裕丰鑫泽等4家龙头企业优势资源,打通了咸阳新阳光、西安欣桥批发市场,实现了向海底捞、麦当劳等大型餐饮企业定向供货;并延伸本县商超酒店、学校食堂、机关采购等末端,提高本地蔬菜上架率。同时,开拓电商平台销售渠道,逐步形成产供销、采摘游、餐饮娱一体发展新业态。”熊小峰介绍道,由于园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所以辐射带动了村上群众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金”,带动195户群众年种菜增收1万元以上,企业营收1200余万元,2024年杨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42万元,实现了“企业+集体+农户”共赢共富。

 (记者 : 赵晓燕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春走基层 | “椒”傲幸福年
时间:2025-01-27 10:44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杨村蔬菜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的陇椒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1月21日,记者走进灵台县中台镇杨村蔬菜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种植陇椒的日光温室大棚,放眼望去,一株株整齐的枝蔓健壮挺拔,绿意盎然,一根根饱满的辣椒挂满枝头,蓬勃生长。种植户张小兵正和工人一起给辣椒除草、绕绳。

“今天忙完就可以领工资回家过年了。”工人郑亚玲说,在家门口打工比较方便,一天最少能领80到90元,多了可以领100到120元,年前多干点活,多领工资过个幸福年。

“我去年第一次种辣椒,有3棚6亩多,这段时间辣椒进入膨果期了,正月里就能上市,看目前的长势,收成应该不错。”张小兵信心十足。

张小兵是白银人,去年从朋友那里了解到杨村蔬菜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过来实地考察后,发现基础设施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都满意,就决定留下来。这个春节虽然回不了家,但看着硕果累累、即将上市的辣椒,他心里很踏实。

“杨村发展辣椒产业已经14年了,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市场口碑,种植的辣椒不但在本地商超销售,还远销庆阳、西安。正月里能上市的辣椒有75棚150亩,亩产可达6000公斤左右,今年批发价预计比去年每公斤能增加2元,可以卖到7元。”中台镇副镇长熊小峰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农民要富裕。2024年,中台镇扩充产业规模,争取财政资金2500万元,在杨村蔬菜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建温室大棚300亩,改造提升温室100亩,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水肥一体、电动卷膜等智能控制系统。建成后,镇上积极招商引资,招引农户、客商入驻园区,同时为种植户补贴地膜和有机肥,鼓励发展蔬菜产业,加上地处达溪河、蒲河川区等有利种植条件,吸引了不少和张小兵一样的外地种植户在这里种植辣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

“为了确保生产销售渠道畅通,我们利用灵台科秾、甘肃裕丰鑫泽等4家龙头企业优势资源,打通了咸阳新阳光、西安欣桥批发市场,实现了向海底捞、麦当劳等大型餐饮企业定向供货;并延伸本县商超酒店、学校食堂、机关采购等末端,提高本地蔬菜上架率。同时,开拓电商平台销售渠道,逐步形成产供销、采摘游、餐饮娱一体发展新业态。”熊小峰介绍道,由于园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所以辐射带动了村上群众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金”,带动195户群众年种菜增收1万元以上,企业营收1200余万元,2024年杨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42万元,实现了“企业+集体+农户”共赢共富。

 (记者 : 赵晓燕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