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泾川:“鹅”掌拨亮生态账 果园增收有门道

  • 时间:2025-06-21 10:06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6月的泾川县玉都镇王寨村果园,日头晒得地皮发烫,上千大白鹅在苹果树下追啄蚂蚱,橙红的鹅喙如小铲子啃净杂草,景师傅蹲在树阴下笑称:“这些‘除草能手’比锄头还麻利!”日头下,鹅群扑棱翅膀的白影映着绿叶,像撒在绿毯上的碎银,为灼人的夏日果园添了几分灵动。

“200亩果园养1700只鹅,光除草剂就能省下3万多!”景师傅掰指算账:鹅粪发酵后埋入树根,苹果就跟小皮球一样,8斤重的成鹅按12元/斤售卖,加上鹅蛋收入,每亩地多赚2000元。这种“以鹅养园”的模式,让农药使用量锐减,果树在天然有机肥滋养下挂果量显著提升。

“鹅群是果园的天然卫士。”村支书牛长贵介绍,鹅啃食杂草、捕食害虫,既降低管护成本,又形成“果树护鹅—鹅养果树”的循环体系。自由放牧的大鹅肉质紧实、味道鲜美,单只售价超百元,成为市场抢手货。如今,果园苹果因绿色种植卖出高价,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渐成气候。

养鹅产业还让4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鹅苗投放、疫病防治等环节需专人管护,附近村民经培训后参与辅助工作,每日能挣100多元。王大妈边捡鹅蛋边笑:“在这儿干活既能顾家,又比外出打工踏实。”喂鹅、防疫的熟手们,让田园活计成了增收新门路。

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玉都镇正持续推广林下经济模式。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生”,当地通过构建种养循环体系,既守护果园生态底色,又拓宽农民致富路径。如今,“鹅掌拨亮的生态账”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推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双赢。

(记者 : 赵啸林 高玉娇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泾川:“鹅”掌拨亮生态账 果园增收有门道
时间:2025-06-21 10:06

6月的泾川县玉都镇王寨村果园,日头晒得地皮发烫,上千大白鹅在苹果树下追啄蚂蚱,橙红的鹅喙如小铲子啃净杂草,景师傅蹲在树阴下笑称:“这些‘除草能手’比锄头还麻利!”日头下,鹅群扑棱翅膀的白影映着绿叶,像撒在绿毯上的碎银,为灼人的夏日果园添了几分灵动。

“200亩果园养1700只鹅,光除草剂就能省下3万多!”景师傅掰指算账:鹅粪发酵后埋入树根,苹果就跟小皮球一样,8斤重的成鹅按12元/斤售卖,加上鹅蛋收入,每亩地多赚2000元。这种“以鹅养园”的模式,让农药使用量锐减,果树在天然有机肥滋养下挂果量显著提升。

“鹅群是果园的天然卫士。”村支书牛长贵介绍,鹅啃食杂草、捕食害虫,既降低管护成本,又形成“果树护鹅—鹅养果树”的循环体系。自由放牧的大鹅肉质紧实、味道鲜美,单只售价超百元,成为市场抢手货。如今,果园苹果因绿色种植卖出高价,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渐成气候。

养鹅产业还让4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鹅苗投放、疫病防治等环节需专人管护,附近村民经培训后参与辅助工作,每日能挣100多元。王大妈边捡鹅蛋边笑:“在这儿干活既能顾家,又比外出打工踏实。”喂鹅、防疫的熟手们,让田园活计成了增收新门路。

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玉都镇正持续推广林下经济模式。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生”,当地通过构建种养循环体系,既守护果园生态底色,又拓宽农民致富路径。如今,“鹅掌拨亮的生态账”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推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双赢。

(记者 : 赵啸林 高玉娇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