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管家:管出文明,管出和谐
走进崆峒区万安门社区的和合巷,一派文明焕发的景象扑目而来:百米长的巷道上,绿树拂风,路灯昂首,招牌雅致,市面整洁,三轮车、摩托车按白格线摆布有序,往日那种乱停乱放、乱占消防通道的现象彻底消失了。“小巷微宣角”的10幅宣传框文图并茂,展示着提醒“燃气安全”“食品安全”的告知。往来市民信步其间,心舒意满;各家店铺生意兴旺,顾客盈门。小巷搞得如此和谐、如此合力,小巷管家功不可没。他们依仗社区与居民的支持,爱巷如家,护管有方,起了潜移默运的助力作用。
和合巷的文明“颜值”,是在创城改造中提升的。创改容易维护难,如何保持她的“颜值”亮丽有加,关键的关键在于搞好管理。基于这一认识,社区与物业不谋而合,和洽地建立了“小巷管家”的机制,让小巷的管理规范化、经常化。他们按照“公开、自愿”的原则,通过推荐、自荐的方式,招募了5位小巷管家,并公示于众。
小巷管家,“管”好小巷,惠及大“家”。他们职责明确,所做事体主要有5项:一是“每日巡”,白天巡查,晚上巡逻,小巷动态,了然于胸:二是“随即做”,在“双巡”中发现不文明、不规范的人与事,当场劝阻、纠正,事不过夜;三是“及时报”,发现堵点难题自己解决不了,很快上报有关部门,借篷使风;四是“经常访”,征询商户的企求,倾听居民的呼声,以服好务来“管”好“家”;五是“如实记”,将巡访的情况记录于册,跟踪问题,反馈结果。
小巷有30多家门店,他们是小巷文明形象的主要体现者。小巷管家实行了“三色管理法”,每月在社区的牵头下对各家门店进行检查,根据清洁卫生、治安措施、消防隐患、文明进步等多个方面评议打分。评分3个层级,高的以绿色表示表彰奖励,较高的以黄色表示督促鼓励,低的以红色表示警告激励;评定的“三色”张榜公布,引导各商户争先恐后,都向绿色看齐、进取。
小巷管家的努力,悄然提升了社区治理成效。他们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把小巷当成家来经营,以文明、和谐为导向,巡中有做,访中有记,及时解决易点问题、上报难点问题,把小巷管理引向常态化、长效化,为小巷群众提供平等化、亲情化的服务。小巷管家虽然“官”轻“驾”微,但却激发出“秤砣效应”,小巷的文明进步、和谐合力,凭借的就是他们的“四两拨千斤”。小巷管家实际上成了:守望平安祥和的“巡访员”,引导遵纪守法的“宣传员”,排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
纵横交错的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联结着大街与居民小区,关系着城市“微循环”的流贯。促进这流贯的动力,离不开小巷管家的奉献。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打通了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对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指数,有着不可轻觑的作用。在这方面,和合巷的小巷管家把自己负责的小巷管理得文明、和谐,值得我们借鉴、仿效。
小巷不小,管好了就是我们的美好之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让我们城市的千条万条小巷,都被“小巷管家”管起来,管出文明,管出和谐。“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让“小而美”“管而灵”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