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我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记者李芳芳)今年以来,我市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扎实做好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金融帮扶政策、金融服务水平、金融资金支持”总体稳定,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不断增强,金融可获得性持续提升。
据了解,我市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坚守本源,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产品供给体系和激励考核体系,促进金融资源回流,加大对粮食、种业、农田水利、农产品购销加工、仓储物流、人居环境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至11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429.47亿元,同比增长8.63%。
促进金融、财政、产业政策协同发力,我市以平凉红牛、静宁苹果、设施蔬菜、中医中药等重点产业链为载体,加强涉农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的常态化融资对接,创新金融产品模式,拓展资金渠道来源,综合运用银行信贷、产业基金、融资担保、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方式,增强对特色农产业和重点项目金融支持,前11个月,全市“九大重点产业链”完成融资201.5亿元。
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农商惠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由乡镇政府负责人和农商银行选派人员构成,推动金融助企纾困惠民政策落实,实现102个乡镇全覆盖。准确把握小额信贷政策要点,对符合条件的“应贷尽贷”,目前全市已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6.83亿元、创业担保贷款4.22亿元、大学生助学贷款3.62亿元。
推动农业保险提质增效,坚持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保障,扩大农业综合保险、“保险+期货”等保险覆盖面,有效分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风险,保障牛、果、菜、生猪、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稳定增收,前11个月,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2.3亿元,惠及农业经营主体20.1万户,已获得赔付1.31亿元。
同时,我市指导国有融资担保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营和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尽职免责实施细则,落实担保优惠费率及同级财政补贴政策,盘活涉农抵质押物,发挥融资担保增信作用。前11个月,全市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发放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5.65亿元,为3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9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担保费率均低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