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泾川县以优质苹果产业链建设为引擎,以实施“护园强果”行动为契机,不断培育、壮大果品产业,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近日,走进泾川县飞云镇,映入眼帘的新栽果树绿绿葱葱、长势喜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飞云镇从1986年就开始种植苹果,是泾川县果园规模化发展最早的乡镇,群众也多因苹果而致富。近年来,树体老化、品种退化、劳动力弱化及后继管理无人、机械化智能化管理程度低等制约果产业发展的问题日渐突出,老果园的产量越来越低,而且管理起来耗时耗力,改造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我们镇按照‘老果园抓改造、丰产园抓提质、新幼园抓管理’的思路,完成老果园改造2880亩,集中在312国道沿线及元朝、南峪等村新建高标准矮化密植设施示范园1160亩、矮化园1300亩。”飞云镇党委副书记赵鑫介绍道。
走进元朝村高标准矮化密植设施园区,只见一棵棵果树犹如小将士列队整齐有序。“我通过镇上举办的果园技术培训,了解到矮化自根砧这种树苗,省时省力,方便管理。正好我的土地在流转范围内,镇上还给配套相关设施,6亩地我就全部新栽了这个树苗。现在果树长势非常好。”正在果园内劳作的果农王郭红高兴地说。
“幼园前期收入低,土地空间利用不充分。为了弥补新幼园成长期间的差异,我们在新幼园间作套种了1300亩籽葫芦,亩均产籽200斤,可增加收入1700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在苹果建园之初投资大的困难,为群众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再过20天左右套种的籽葫芦就可以收获了。”飞云镇林果站站长王海龙说。
元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小宏补充说:“间作套种籽葫芦,投入少、产出高、管理简单、劳动强度低,经济效益也较为客观,客商都是提前联系好的,群众不用为销路发愁,同时还能带动附近的农户来务工。”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泾川县把保护果园根脉、壮大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助推苹果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链条化、现代化发展,努力让更多特色产业成为村级经济的“金招牌”、农民增收的“金饭碗”、经济发展的“助力剂”,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果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上一篇: 蔬菜产业园 四季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