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用实干诠释使命 以敢为书写担当——我市开展乡镇“担当作为好书记”经验交流分享会活动侧记

  • 时间:2023-11-27 11:05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冬日的清晨,市区政务服务中心4楼视频会议室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一股浓浓的学习、交流、思考的热潮在这里涌动。
  11月23日至24日,在全市上下纵深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时刻和各项重点任务冲刺攻坚的关键阶段,我市举行乡镇“担当作为好书记”经验交流分享会。由选树命名的10名乡镇“担当作为好书记”,以“书记讲给书记听”的方式,围绕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分享工作感悟体会和推动落实的具体经验做法、处理难题的思路举措。
  据了解,每两年选树命名一批乡镇“担当作为好书记”,是市委着眼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此次选树命名的10名乡镇“担当作为好书记”,是全市乡镇党委书记中的优秀代表。他们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善于开拓创新,富有斗争精神,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中务实苦干、攻坚克难;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躬身为民、甘于奉献,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现了全市乡镇党委书记昂扬精神风貌和使命担当。
增长见识拓思维 助推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环节和重中之重,而发展特色产业既是实现产业振兴的一条重要路径,也是固本强基的关键举措,所以我们四十里铺镇紧盯‘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特产富镇、文化强镇’这一目标,因地施策,强特色,盘活土地资源,全力推动‘牛果菜劳’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党委书记段锦博的话语,句句朴实却字字珠玑,道出了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
  “‘一红一绿’的独特色彩,形成了界石铺镇‘红色小镇、绿色家园’的发展定位,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红牛养殖、红果种植、绿色饲草、绿色蔬菜等‘红绿’产业,赋予了‘红色小镇、绿色家园’更多的内涵。如今,这个定位已经成了界石铺镇的金字招牌,也衍生出了‘红圣绿园’农产品品牌。”担任静宁县界石铺镇党委书记近三年的刘晓刚,分享着自己对于落实惠民政策、发展富民产业等方面的体会。
  “针对全镇蔬菜产业所面临的困难和瓶颈,我们深入各村调研,远赴天水、杨凌等地学习,最终通过政府扶持推动、项目投资带动、市场供需拉动、企业注资撬动的‘四动’模式,实现了扩面增量、提质增效,带领群众在蔬菜产业方面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链式发展之路。”王勇是灵台县中台镇党委书记,参加工作25年的他一直坚守在基层一线。当他将自己带领乡亲们奋斗的经历娓娓道来时,现场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党建引领明路径 建强基层堡垒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我们聚焦打造过硬带头人目标,大力实施‘头雁引领’工程……”崇信县锦屏镇党委书记张云刚,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

“城关镇水泉村党支部聚焦解决基层社会治理、失地群众就业、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突出问题,联合县回中社区开展以‘四联四圈’为主要内容的党建联建活动,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蹚出了新路子。我们打算把这些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也带回各个乡上,给所有基层干部讲一讲,进一步启发整个基层干部队伍的想法,真正把大抓基层的导向树起来、立起来。”泾川县城关镇党委书记李勇说。
开阔视野促提升 打造和美乡村
  “安口镇朱家坡村以前是典型的‘空壳村’。近年来,我们着重在人才培育、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下功夫,还在发展基础产业上进一步探索乡村休闲旅游。借力‘乡愁’文化、‘农耕’文化,给村民做动员、搞规划,跟他们一起干,探索出了‘支部引领,村社合一,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有力拓展了村民收入渠道,如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新路子也越走越顺。”华亭市安口镇党委书记张正,分享着在打造乡村特色经济,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刚到水洛镇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镇村环境越来越优,让这座千年‘水洛城’更加兴旺、美好,让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我发现很多村子里的环境很差,卫生死角多,我们就紧盯这个点,积极学习省外先进经验,抓示范带动,实施和美乡村创建工程,聚焦垃圾处理、改厕等薄弱环节进行攻坚治理。”庄浪县水洛镇党委书记姚思俊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推动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经历。
  分享会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的经验交流很解渴、很受用,受到了启发、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回去后,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紧紧围绕全市“三基地两区”建设目标任务,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精神,努力把所学所思所获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贡献智慧和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实干诠释使命 以敢为书写担当——我市开展乡镇“担当作为好书记”经验交流分享会活动侧记
时间:2023-11-27 11:05

冬日的清晨,市区政务服务中心4楼视频会议室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一股浓浓的学习、交流、思考的热潮在这里涌动。
  11月23日至24日,在全市上下纵深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时刻和各项重点任务冲刺攻坚的关键阶段,我市举行乡镇“担当作为好书记”经验交流分享会。由选树命名的10名乡镇“担当作为好书记”,以“书记讲给书记听”的方式,围绕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分享工作感悟体会和推动落实的具体经验做法、处理难题的思路举措。
  据了解,每两年选树命名一批乡镇“担当作为好书记”,是市委着眼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此次选树命名的10名乡镇“担当作为好书记”,是全市乡镇党委书记中的优秀代表。他们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善于开拓创新,富有斗争精神,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中务实苦干、攻坚克难;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躬身为民、甘于奉献,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现了全市乡镇党委书记昂扬精神风貌和使命担当。
增长见识拓思维 助推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环节和重中之重,而发展特色产业既是实现产业振兴的一条重要路径,也是固本强基的关键举措,所以我们四十里铺镇紧盯‘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特产富镇、文化强镇’这一目标,因地施策,强特色,盘活土地资源,全力推动‘牛果菜劳’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党委书记段锦博的话语,句句朴实却字字珠玑,道出了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
  “‘一红一绿’的独特色彩,形成了界石铺镇‘红色小镇、绿色家园’的发展定位,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红牛养殖、红果种植、绿色饲草、绿色蔬菜等‘红绿’产业,赋予了‘红色小镇、绿色家园’更多的内涵。如今,这个定位已经成了界石铺镇的金字招牌,也衍生出了‘红圣绿园’农产品品牌。”担任静宁县界石铺镇党委书记近三年的刘晓刚,分享着自己对于落实惠民政策、发展富民产业等方面的体会。
  “针对全镇蔬菜产业所面临的困难和瓶颈,我们深入各村调研,远赴天水、杨凌等地学习,最终通过政府扶持推动、项目投资带动、市场供需拉动、企业注资撬动的‘四动’模式,实现了扩面增量、提质增效,带领群众在蔬菜产业方面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链式发展之路。”王勇是灵台县中台镇党委书记,参加工作25年的他一直坚守在基层一线。当他将自己带领乡亲们奋斗的经历娓娓道来时,现场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党建引领明路径 建强基层堡垒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我们聚焦打造过硬带头人目标,大力实施‘头雁引领’工程……”崇信县锦屏镇党委书记张云刚,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

“城关镇水泉村党支部聚焦解决基层社会治理、失地群众就业、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突出问题,联合县回中社区开展以‘四联四圈’为主要内容的党建联建活动,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蹚出了新路子。我们打算把这些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也带回各个乡上,给所有基层干部讲一讲,进一步启发整个基层干部队伍的想法,真正把大抓基层的导向树起来、立起来。”泾川县城关镇党委书记李勇说。
开阔视野促提升 打造和美乡村
  “安口镇朱家坡村以前是典型的‘空壳村’。近年来,我们着重在人才培育、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下功夫,还在发展基础产业上进一步探索乡村休闲旅游。借力‘乡愁’文化、‘农耕’文化,给村民做动员、搞规划,跟他们一起干,探索出了‘支部引领,村社合一,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有力拓展了村民收入渠道,如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新路子也越走越顺。”华亭市安口镇党委书记张正,分享着在打造乡村特色经济,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刚到水洛镇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镇村环境越来越优,让这座千年‘水洛城’更加兴旺、美好,让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我发现很多村子里的环境很差,卫生死角多,我们就紧盯这个点,积极学习省外先进经验,抓示范带动,实施和美乡村创建工程,聚焦垃圾处理、改厕等薄弱环节进行攻坚治理。”庄浪县水洛镇党委书记姚思俊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推动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经历。
  分享会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的经验交流很解渴、很受用,受到了启发、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回去后,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紧紧围绕全市“三基地两区”建设目标任务,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精神,努力把所学所思所获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