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课堂”让宣讲接地气聚人气
一片空地、一群乡邻、一种走进群众的方式、一些贴近群众的内容……这就是崆峒区基层理论宣讲的新模式——“板凳课堂”。
“板凳课堂”不受场地限制,利用闲暇时间,改变一间教室、一位教员、一群学员的传统授课方式,将“会议课堂”变为“板凳课堂”,把“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以群众的生产生活为“道具”布景,以身边发生的事例为“故事”讲述,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变得生动化、形象化,让理论宣讲接地气更聚人气。
“宣讲老师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举例子,用老百姓平常说的话讲理论,社区邻居们坐在一起聊变化、说想法,这种宣讲方式,大家都能听懂,也更爱听。”谈到“板凳课堂”时,东郊社区居民朱慧荣这样说。
通过“板凳课堂”,把“想听的”与“想讲的”结合起来,群众缺什么就补什么、什么不懂就教什么、困惑什么就讲什么,不仅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党的创新理论,也讲国家法律法规、惠民利民政策、医疗卫生知识等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不仅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变化,也解决了群众一些实际困难。
“年龄大了,腿脚不灵活,到乡上咨询政策、到卫生院检查身体等都不太方便,现在坐在家门口就能知道一些政策和办事流程。”麻武乡老年人马世兴说。
自“板凳课堂”开讲以来,崆峒区各乡镇、街道、村和社区纷纷组建“板凳课堂”宣讲队伍,累计开展宣讲活动5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到600余人次,“板凳课堂”已成为新时代基层组织沟通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新平台、新方式。(丁军军 张诗曼)
上一篇: 崇信: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