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植平凉热土 奏响奋进强音——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记者 柳娜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新闻宣传浓墨重彩、文艺创作好戏连台、文明创建如火如荼……回眸过去五年,步履铿锵,硕果累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宣传思想文化的平凉力量,如河流奔涌,浸润百姓心田;又如战鼓催征,震响奋进征程。
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守正创新、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更响亮的主旋律、更强劲的正能量,激励全市人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不平凡的历程中写下一张张精彩答卷。
培根铸魂 强基固本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照亮前程。
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高举旗帜,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让平凉这片热土不断积聚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以上率下,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市委常委会和市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精研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带头宣传宣讲,带头督促落实,指导抓好分管领域和单位的学习。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98次、举办崆峒大讲堂17期,理论宣传宣讲的感染力说服力持续增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严格对标对表,扎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形成“自学+研学”“实践+理论”“讲授+体会”的学习模式,全市理论学习不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近两年,我市关于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水平的经验做法先后两次被中宣部《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时事报告》刊发。
——学思践悟,主题教育见行见效。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集中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举办专题读书班、开展集中研讨、深入调查研究等方式,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笃行。聚焦“抓学习促提升”,引导广大干部追踪前沿的、精通专业的、涉猎相关的,以勤学上进之风增长才干、提高素质,锤炼担当作为的真本领。特别是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坚持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始终,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破解难题,措办为民实事,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完成课题903个、正反面典型案例282个,进一步拓展了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的深度。
——创新形式,理论宣讲入脑入心。如何把“大道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市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出了答案——组织市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七进”宣讲活动,通过市县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平台做好网上网下理论宣传,培育形成了“理论快递送下乡”“溪河乡音”宣讲会、“小板凳”课堂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宣传宣讲品牌,以“小切口”展现“大视野”,用“小故事”讲活“大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润物无声,走进群众心里。连续4年举办“新时代·新思想·新平凉”理论宣讲大赛,今年着眼扩大理论宣讲大赛的成果,组织6名获奖选手赴7县(市、区)开展巡回宣讲,干部群众反响热烈,全市理论宣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名优秀选手荣获全省理论宣讲大赛东片赛区一等奖、全省决赛二等奖。我市代表队在“学习强国”学习达人挑战赛甘浙晋蒙宁5省总决赛中荣获二等奖,并代表甘肃省参加2023年全国挑战赛荣获“优胜奖”。
——紧扣中心,理论研究成果丰硕。组织社科理论工作者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变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研究阐释,为全市理论武装工作提供了学理支撑。五年来,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工作,先后规划启动“十四五发展重大社科项目研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农业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等研究课题60多项,立项实施市级社科规划课题研究项目239个,结项175个;申报省级课题58项,立项实施16项;围绕本土学科立项实施基础理论类研究课题22项、应用对策类121项,推出优秀论文390余篇,形成了科学合理、凸显平凉特色的学科体系。先后两次承办全省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周活动启动仪式。连续五年举办平凉社科论坛,推出了一批有价值、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擦亮了具有平凉特色的社科学术品牌。
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平凉大地落地生根,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凝聚人心 鼓舞士气
主旋律昂扬奋进,好声音充实丰沛。全市新闻战线忠实履行新闻工作者职责使命,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行进采访、专题报道相结合,以小切口展现壮美场景,以小人物讲述鲜活故事,以小变化反映发展成就,报纸电视、网络空间、移动平台全方位、多声部唱响时代最强音、传播社会正能量,引领舆论先声,弘扬时代新风,凝聚奋进力量。
——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各级宣传部门不断创新策划、加强指导,聚力打造正能量全媒体传播矩阵。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初心、锤炼“四力”,以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新闻宣传深入开展,庆祝建党百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浓墨重彩,聚焦全市“3659”总体思路和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目标,“三基地两区”建设、九大重点产业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乡村振兴、“三抓三促”行动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重点工作宣传强劲有力,决胜脱贫攻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激情昂扬迎盛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等重大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唱响了奋斗新时代的昂扬旋律,凝聚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
——对外宣传亮点纷呈。深入挖掘平凉厚重多元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主动加强与中央、省级和海外主流媒体的战略合作和沟通联络,积极邀请来平采访采风,全市在中省、香港和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刊发稿件连年增长,平凉红牛、静宁苹果、庄浪梯田、崆峒道源、皇甫谧针灸等平凉元素在中省主流媒体频频亮相。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典型、崆峒区贾洼村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崆峒山美景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过加强与中省主流媒体的高层次合作,我市对外宣传声量剧增。《乘着大巴看中国·甘肃平凉站》新媒体节目在央视频客户端上线播出,全网直播观看量突破500万+、话题总阅读量达8300万;平凉丰饶盛境、绿色康养2期节目将于近期在央视4套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出。“境外媒体甘肃行”平凉集中采访活动成功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亚洲经济日报》等11家境外媒体对我市能源开发、非遗传承、文旅康养产业等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在省政府新闻办发布平台举办了“携手同绘生态画卷 齐心共建美丽平凉”和“转作风优化营商环境 抓项目增强发展动力”平凉专场新闻发布会。抢抓新闻热点强力开展外宣推介,借助静宁农民工朱彦军荣获《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亚军、泾川文汇足球队爆冷淘汰中超豪门北京国安队等热点新闻事件,趁势推出文旅康养、体育强市、全民阅读等关联报道,有力提升了平凉的对外知名度。
——媒体融合稳步推进。从“相加”到“相融”,主流媒体持续巩固壮大,客户端、微信、微博、网站、抖音、快手、视频号“多端一体”传播,形成了网上网下同心圆。市融媒体中心组建成立,甘肃广播电视总台平凉通联工作站挂牌,“新平凉”客户端上架运行。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顺利换届,庆祝第24个记者节“因你而真”文艺晚会和“声满崆峒我做主”主持人大赛成功举办,“为爱出发”“追光者”“奋斗者”等精彩报道不断涌现,市融媒体中心短视频《泾川文汇,家乡人民喊你们回来踢主场》总阅读量达到千万以上,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大幅提升,逐步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此长彼长的局面。
——城市形象不断提升。通过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取得强大的宣传效应,让“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声名远扬。加大崆峒文化旅游节、西王母民俗文化节、平凉红牛节、静宁苹果节等重大节会宣传力度,借助举办央视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平凉,“弈决崆峒”世界道教名山围棋邀请赛及围棋发源地论坛,“平凉苹果红牛旅游”走进北京天津深圳,九大重点产业链项目(云上)推介大会等,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平凉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华网《点赞中国城》活动为大美平凉点赞,点赞量达到72.5万人次;同时,借助举办全球旅行商大会、平凉红牛静宁苹果产业(北京)推介会,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民企平凉行”、兰洽会平凉签约仪式等一批重大节会赛事活动,精心研究策划,统筹媒体资源,全方位呈现,全媒体传播,打造推出了一批有深度的新闻稿件和传播力强的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让平凉高效“出圈”,将平凉好故事传播得更广、好声音传播得更远。
成风化人 润物无声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过去五年,我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滋养精神家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攻坚提质,文明创建纵深推进。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要求落实到各行业各领域,实施城市更新项目490项,海绵城市建设及拆危拆临、飞线整治、交通秩序治理等取得明显成效,市民对创建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从谋一域到谋全局,从尽精微到致广大。崇信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连续两年测评位居全省前列。6个集体受到中央文明委表彰,91个集体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命名市级各类文明单位249个。如今的平凉,不论城乡,产业蓬勃发展,邻里和睦相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汇聚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拓展阵地,文明实践持续拓展。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37个,全市登记志愿者人数达24.87万人,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2万多场次。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定期举行,志愿者“周五上街”成为常态。“志愿红”从进村入社到上门服务,从宣传宣讲到回应需求,从走进车间服务生产到走上田坎帮助春耕……广大志愿者汇聚成一股青春的力量,推动我们一路前行。
——榜样引领,“好人”“模范”层出不穷。隆重举办第六届“感动平凉”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党的二十大代表、华亭市河西镇仿真花乡村就业帮扶车间负责人岳彩霞,致富不忘乡亲,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更多的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平凉市孤残儿童救助协会会长龚丽君,为儿童发展公益项目累计筹资525万多元,使3万儿童受益;泾川县阳光义工协会会长史龙,五年时间出资近20万元,建成了留守儿童乐园,给了孩子们一个温馨的“家”……五年间,涌现出道德模范60人,平凉好人228人,平凡的人们成为真的英雄。
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承办2023年度“新时代甘肃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40名当选的“新时代甘肃好少年”现场发出倡议……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精神文明工作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小善常为,更有温度、更有力量、直达人心。
繁荣文化 放歌时代
文化若水,润物无声。
过去五年,全市文化战线聚焦人民群众期待,坚持以文化人,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理想信念的根基愈加牢固,文化自信的风采更加彰显。
——文化惠民让精神食粮更富足。五年间,文化活动火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千场文化惠民演出”“平凉画家画平凉”“泾水欢歌”“百姓大舞台”“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品牌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书香平凉”建设、全民阅读活动深入人心,举办了平凉市2023年“度中秋·庆国庆”双节文化活动暨“全民阅读月”启动仪式,“书香伴我行”系列评选、“漂流书箱 知识共享”等各类阅读活动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让全社会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厚。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为全市1516家农家书屋和540个农村幼儿园“小书架”补充更新图书34.2万册。崇信县鱼堡子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农家书屋,市图书馆“播散阅读种子 建设书香平凉”活动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大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界石铺红军长征旧址保护利用等7个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龙脉文化云大数据中心”建设与推广项目等10个文化产业发展项目,累计获得中省补助资金3647万元。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市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全部成立,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29个。市博物馆新馆、美术馆开馆办展,市体育运动公园、市活力公园建成投用……如今,从市到县,从城到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益健全,真正实现了为民所用。
——文旅融合迸发全新活力。相继出台《平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文旅康养基地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一核、两翼、三大聚集区“1+2+3+N”的产业发展布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崆峒区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泾川、崇信、庄浪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乡村旅游点40个、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9个,培育特色文旅街区11个。崆峒山大景区完成与省公航旅集团战略重组。培育形成中医、森林、温泉、运动、美食、旅居6大康养业态。泾川温泉小镇、皇甫谧针灸文化产业园建设进展迅速,华夏古槐王景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静宁35°苹果谷景区荣获“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称号,“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专列被文旅部评为交旅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平凉样板”。今年举办的全球旅行商大会、泾川李商隐诗歌节、灵台皇甫谧针灸文化论坛等重大节会和乡村旅游宣传季等文旅推介活动,进一步打响了“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品牌。平凉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世界养生大会指定最佳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2023年避暑旅游优选地”等殊荣。
——文艺百花园生机盎然。持续开展“崆峒文艺奖”评选表彰,创作推出“人文平凉”丛书5卷本、“平凉记忆”丛书7卷本,以及歌曲《百万亩梯田百万亩绿》《陇头歌》、纪录片《西北望崆峒》、现代眉户剧《崆峒山下》、电影《麦穗黄了》、电视剧《红果果金担担》、舞剧《问道崆峒》等一批文艺精品。全市5件作品获第九届、第十届敦煌文艺奖,12件作品获第七届、第八届黄河文学奖。3名作家作为省代表参加第十次全国作代会,1人入选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新人榜和首届甘肃网络文学八骏,1人人选全省诗歌八骏。发展国家级会员122人、省级会员865人。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文艺创作全面开花,迎来新的高峰,“平凉小说系列”5卷本出版,长篇小说《云归楼》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嫁果记》入选中国作协“庆祝建党百年·记录全面小康”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举办了平凉市第三届“舞韵·芳华”精品舞蹈晚会、“我为平凉唱首歌”原创歌曲演唱会,城市形象宣传原创歌曲实现了7县(市、区)全覆盖;3人获评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入选全省散文八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赶上好时代的平凉文艺,百花竞艳、欣欣向荣。
历史之炬,用思想点亮;时代之问,以行动作答。
站在新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牢记使命、守正创新、奋发有为、真抓实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