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裕光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胥富春)瀑布、民宿,星空营地、丛林穿越,标准化的垂钓池、游泳馆……徜徉在华亭市东华镇裕光至黎明村一带,看田园美丽风光,听道旁溪流潺潺,闻村庄鸟语花香,不论是长居于此的村民,还是偶尔外来的游客,莫不感到神清气爽。
东华镇的多个村和社区,或因紧靠县城、或因煤炭资源而拥有独特的先天优势,起步早、发展快。而裕光村是东华镇最边远的一个村,距县城18公里,也无煤炭资源,曾长期是东华镇的后进村,也是东华镇最后脱贫的村。如何巩固拓展裕光村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摆在镇村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企业转型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2022年,裕光村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上给予相应的项目、资金支持。但经过调研论证,镇党委认为,仅仅依托这些项目资金,尚不足以支撑一个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村。如果能整合资金、叠加项目,示范村必将建得更好。
东华镇人具有敢创敢干的优良传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城郊村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办乡镇企业。殿沟煤矿就是在那个时候,由隶属东华镇的东峡社区、前岭社区联合创办的集体企业,曾经在华亭工业经济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数十年的沧桑剧变,受资源枯竭、政策趋紧、矿井能力所限,企业经营已走到了挖煤卖煤的尽头。
煤炭资源可以枯竭,但创业精神不能偏废。矿井可以关闭,但生存发展的步伐不能停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东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缜密思考,决定创新发展思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将企业转型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随即,利用煤矿多年积累,注册成立了华亭金恒农牧实业有限公司,大胆挺进乡村旅游朝阳产业和现代化养殖高质产业。
镇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创建山绿水清天蓝的秀美山川为依托,以打造整洁美丽宜居的文明村落为目标,坚持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四化”并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积极营造卫生清洁、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村(居)环境,让新农村不仅有“颜值”,更有“气质”,推动村域整体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发生质的改变。
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征求规划专家和基层干群意见,尊重村庄的空间肌理,保留原有的水路走向,使用乡土花草树木进行绿化,突出地域、历史和文化要素,杜绝“千村一貌”现象。
乡村本色与地方特色有机融合
裕光村省列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不仅顺利完成村庄道路改造、河道景观治理、产业培育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党建示范引领等“规定动作”,还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全镇发展,建成多个“自选动作”乡村旅游项目,完善了旅游要素,提升了旅游功能。自今年6月投入运营以来,游客纷至沓来,最多时每天超过五千人。
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保留村庄乡土本色和原有特色,以“不大拆大建,修旧如旧”为原则,充分尊重乡村原始自然生态环境,先后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对原有的村庄硬化道路、产业路、破旧房屋进行改造,合理利用原有的松树林、小溪、桃园、杏园等,让传统村落焕新颜,使群众生活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治理河堤5公里,油筑道路6公里,修建民宿2座,打造瀑布节点1处。建成农耕体验园、无动力乐园、烧烤园、观赏鱼池、星空营地、丛林穿越、游泳馆、垂钓中心、水上乐园、村史馆、停车场及高空自行车骑行、步步惊心、滑索等旅游项目。据工作人员介绍,游泳池、垂钓中心都是按有关标准修建,可承接相关比赛。游泳池设置男女更衣柜各50个,最多只能同时接待男女各50人,而周末时间套票很早就被抢购一空。
采取“支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联企带农机制,建成牛存栏500头、年出栏350头的华亭市东华镇现代化平凉红牛养殖基地,带动裕光—黎明川沿线发展养牛大户45户,养牛2263头,发展农家乐、小吃摊点27处。
修建生态护坡、粉刷墙面、彩绘文化墙,将昔日的老村打造成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充满特色水乡韵味的美丽新农村。新建卫生厕所260座,实施面山绿化、栽植行道树,种植花卉2公里。清理村庄周边及沿河、沿路生活垃圾、白色垃圾等,发动村民主动打扫庭院及房前屋后的垃圾,圈养家禽,把村内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做到“家园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受益”。
乡风文明与素质提升有机耦合
硬件设施建好了,环境变美了,精神文明自然要跟上去。东华镇以落实“创城”工作任务为契机,加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和运行,定期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开展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村民素质,带动群众思想向上向善向好。建立了五老协会、红白理事会、志愿者服务协会、义务消防巡逻队等村民自治机构,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
在群众收入有效增加的同时,注重培育文明新风,积极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十星文明户”“优秀十星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组建文化演出队、篮球队、社火表演队等,定期开展木偶戏、曲子戏等群众文艺汇演活动,推动乡风文明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有效抓手,着眼于发挥党建引领、支部带动作用,加强党员学习教育,通过建联帮带、双向互培等机制,积极培养乡土人才13人,“回引”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有资金的外出务工致富能人回村发展。就地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努力锤炼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东华镇党委书记孟会明说,下一步计划再投资1200万元,以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风貌改造、旅游开发、服务设施配套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积极创建乡村旅游AAA景区,在建设和美乡村的同时,切实提高群众增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