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启动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5月6日,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我市印发通知,正式启动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工作。
实施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头雁工程”。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行政,推动领导干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组织开展以案释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等,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制度,推动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行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带头讲法治课、参加法治讲座、定期研究法治建设工作。
实施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护苗工程”。全面落实中小学法治教育“135”常态化学习机制,优化各阶段学校法治教育课程及内容设置,发挥法治副校长、普法讲师团作用,上好“开学第一课”讲好“法治课”。推动市县(市、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覆盖,力争全市重点中小学校法治资源教室实现全覆盖。加大未成年人普法产品供给,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以法治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引导青少年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参与法治公益活动和法治实践活动,促进青少年崇法尚德。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供多样化法律服务。
实施提升村社干部法治素养“赋能工程”。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学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小微权力清单”“流程事项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加快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覆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五步七天”“逢四说事”等做法,畅通群众说事议事途径。推广“法治积分超市”“法律之家”等做法,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提质增效,深化特色法治乡村建设。
实施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素养“齐飞工程”。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动企业建立普法清单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测试,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意识。深化“送法进企业”“法治体检”“万所连万会”等活动,排查隐患风险,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健全法律事务机构、配备法务人员,提高依法治企水平。
实施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强基工程”。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分层分类引导群众学习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创新运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文化场馆,加大普法活动、普法通俗读物等普法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治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立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做强“报网端微屏”新媒体普法矩阵。把法治精神和原则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融入文明创建、诚信建设、法治示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活动,促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倡导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美德善行,宣传、评树群众身边的模范人物,形成法治新风尚。(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