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帮扶·爱心平凉】结对帮扶送关爱 真情助困暖民心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吕娅莉)“感谢你们来看我们,我和老伴都是残疾人,享受了很多好政策,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我们很知足。”被问及有什么困难需要协助解决时,泾川县荔堡镇张茂才村村民佐保玉连声说着谢谢。当日,市人社局组织67名结对干部深入荔堡镇开展“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入户关爱行动,为群众送去帮助和温暖。
“我们能做的微不足道,我们经常来,群众心里就会暖暖的。”结对帮扶中,干部达成共识,有空要去群众家多看看。
“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启动以来,我市各结对帮扶单位积极衔接帮扶乡镇和村社,确定结对干部,及时制定工作方案,用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体送去党的关爱与祝福。他们与帮扶对象面对面交流思想、手拉手沟通感情、心贴心共解难题,为困难残疾人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我儿子出车祸瘫痪8年,需要我们照顾,西阳乡帮扶干部经常到家里看望儿子,送来米面油,还给我们申请了残疾人补贴和低保,鼓励我们发展养殖产业,非常感谢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我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崆峒区西阳乡西阳村杨文江激动地说。
市统计局干部带着慰问品和政策手册,前往灵台县梁原乡张家塬村和新庄塬村开展结对关爱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活动。在横渠小学,他们为同学们赠送了书包和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用知识回报社会。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残联的热心相助,使我们重度失能残疾人过上了有人照护的生活……”“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建设开展以来,崇信县重度肢体残疾人张起珩有了固定的结对干部,他居住的小区被列入县城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经过结对干部多次与施工人员沟通,在张起珩出入的单元门口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将他的住处列入无障碍改造项目,方便他日常出行。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摸底排查,精准掌握结对干部信息,准确界定关爱对象,做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持关爱对象所需与结对干部所能相结合,分类指导,科学匹配,全市2.05万名干部与2.26万名特殊群体结对“认亲”,完成了人均2次入户走访探视、4次联系交流、帮办1件实事任务,累计开展联系交流10.1万人次,走访探视6.8万人次,宣传和落实政策7.2万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8326件,帮办实事1.3万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271.4万元,特殊困难群体的精神关爱和帮扶措施更加精准到位。
我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结对干部或关爱对象出现变更调整的,及时进行调整更换。实行督导调度机制,对各单位结对关爱行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调度,做到月报告、季调度、年总结。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全市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结对特殊困难群众,动员其他慈善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为特殊困难群体送温暖、献爱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志愿者与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加强对接,提供多样化爱心服务。号召全市民营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慈善组织、商会协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结对帮扶,营造了全社会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众的良好氛围。
2024年,我市将进一步推进结对关爱行动提质增效,用情用心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根据关爱对象实际和群众需求,更加精准精细提供帮助、解忧纾困,让每一名特殊困难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特殊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着眼解决关爱质量不高、亲情联络不够、帮扶措施不实等问题,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指导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紧盯关爱对象享受政策之后仍然面临的现实困难,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特殊支持政策,提升关爱工作质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辅助结对等方式积极参与,助力爱心平凉建设。加强调度培训,通过问题通报、案例剖析、政策解读等方式,纠正工作偏差,提升干部关爱帮扶能力。积极挖掘典型,弘扬爱心文化,为纵深推进结对关爱行动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