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产业链链长制评价进位全省第一方阵
近日,省产业链链长制办公室印发《关于2023年度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成效评价情况的通报》(甘链长办〔2024〕10号),我市在2023年全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成效年度综合评价中得分99分,进位全省第一方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三区一城市”建设,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推动九大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市级领导担任分链链长的平凉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顶格推进,筑链促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出了新增量”。培育和释放煤炭优质产能,邵寨煤矿产能翻番,五举煤矿建成投产,2023年,全市新增煤炭产能420万吨,火电装机容量413万千瓦,煤化工产能80万吨,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29亿元。平凉红牛、静宁苹果、设施蔬菜产业“链出了新优势”。平凉红牛荣获中国优质牛肉“品质特别奖”和“最具风味奖”,是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跻身全国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平凉红牛6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品牌价值223亿元,实现产值120.9亿元,苹果产业链着力培育以“甘味”品牌为引领的平凉农特产品品牌体系,“静宁苹果”品牌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等8张国家级名片,品牌价值达到181亿元,实现产值154.21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链立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按照“两带七片”产业布局,建成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设施蔬菜产业园14个,达溪河川区等设施蔬菜生产基地30个,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8.82万亩,实现产值32.7亿元。智能制造、绿色建材、生态环保产业“链出了新赛道”。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两手齐抓,聚力强链延链,做强产业集群,在下游链条延伸等方面走出了新路径。智能制造产业链培育了以国维淀粉、量维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智能光电产业园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以幄肯、景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全市共有智能光电企业14户,实现产值32.63亿元。绿色建材产业链以打造陇东南区域绿色建材产业新高地为目标,打造崆峒峡门、华亭安口、泾川汭丰、静宁八里绿色建材产业园4个,全市规上建材企业达到45户,实现产值27.56亿元。生态环保产业链深入推进林草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等六大工程,积极探索生态环保治理整区域、全链条开发模式,全市十大生态产业链增加值达到177.26亿元。中医中药、文旅康养产业“链出了新支点”。中医中药产业链抢抓国家中医中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建设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处、千亩标准化种植基地14处,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产业链产值达4.4亿元。文旅康养产业链紧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建设文旅康养基地,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文旅活动490余场次,平凉旅游热榜曝光量突破1000W+。新创建3A级旅游景区9个,省级乡村振兴文旅样板村7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评“2023全国避暑旅游优选地”,增加值达到24.87亿元。
下一步,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三区一城市”建设目标定位,进一步抓实抓细链长制工作,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攻坚破局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蓄势谋篇未来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