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大监督之力助推全市法治政府建设
——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侧记
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4月26日,平凉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这是平凉市人大常委会连续第三年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调研走访:
夯实听取审议报告之基
法治政府建设涉及诸多领域、涵盖很多方面,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法治政府建设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为了掌握了解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第一手资料”,为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报告打好基础,4月上旬,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宏林带领市人大常委会民侨内务司法工委及市司法局负责同志,先后深入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市行政复议和仲裁大厅、市司法局和崇信县黄寨镇、卫生健康局、司法局、第二中学,通过实地了解、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行政复议和仲裁、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智慧税务建设等方面工作进行调研走访。
在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的“四清单一办法”(《普法内容清单》《普法责任清单》《普法措施清单》《普法标准清单》《普法责任制考核办法》)普法模式,引起调研组浓厚兴趣。2023年,该局利用多种载体,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线上线下宣传20多次,受众3万多人次。
在崇信县黄寨司法所,负责人介绍了他们利用“五步七天”(线上摸排、分析研判、联合调解、跟踪回访、督促考评提质增效,确保七日化解。)调解法,聚焦影响群众和谐的小纠纷、微矛盾,凝聚综治、司法以及村组干部的合力,“解”开矛盾、“调”出和谐的做法,受到调研组充分肯定。据了解,2023年以来,崇信县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19件,调处成功1115件,成功率达到99.6%,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五步七天”调解法荣获甘肃省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推动主动创稳创新实践十佳案例榜首。
……
“总的感到,近年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行政决策水平有效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持续增强,政务服务质效不断优化,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王宏林表示。
报告工作:
既晒成绩又不回避问题
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效?政府工作报告给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给出了答案:
——突出政治引领,深耕厚植法治根基。市政府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6次,组织县级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122人,完成全市4.1万余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年度学法考试。把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纳入市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专项督查,有效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深化简政放权,打造高效政务环境。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327项,221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在全省率先推行“大综窗”改革,“一窗受理”率97%以上,政务服务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为“最优等次”。创新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企业法治体检、涉企纠纷排查化解等五项行动和涉企收费专项治理。深入推进“诚信平凉”建设,城市信用指数在全国地级市排名较去年上升72个位次。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制定《平凉市行政规范性文件评估办法》,年内向省政府报备规范性文件5件,备案审查县(市、区)政府及部门规范性文件35件;出台《平凉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实施办法》,2023年共审查各类决策事项101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了政府行政决策法律风险。
——加强执法监管,推进严格规范执法。在全省率先推行“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监管认领和实施清单录入完成率均达到100%,推进“两轻一免”柔性执法,办理案件1.2万余件。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和运输执法领域专项整治,办理举报问题线索35条,整改各类问题289条。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对全市9586名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组织1587人参加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考试通过率达到95.1%。
——畅通多元渠道,深化基层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市新成立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91个,个人调解室37个,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万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8.5%,庄浪县紫荆社区张晓丽调解工作室被命名全国模范调解组织,“一核三心四联五治”社会治理模式入选“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大力实施“十百千”法治惠民工程,全市累计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8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居)108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0个,崇信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被命名为第二批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在晒出靓丽成绩的同时,报告还指出了当前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有的县(市、区)和部门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够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还不够规范,公职律师、法律顾问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建设还需持续加强,执法不严格、不规范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还需持续深化。三是基层基础还比较薄弱,法治人才短缺的问题还需持续用力加以解决。
对此,市司法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中央和省上部署要求,对标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紧盯目标任务,聚焦重点环节,细化举措抓手,切实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审议报告:
集思广益开“良方”
法治政府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
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对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开出了一张张“良方”:
——聚焦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组成人员建议:要积极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保障九大重点产业链发展,不断创新拓展公共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将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及各部门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在具体落实上下功夫,持续提高各级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聚焦行政纠纷预防化解有待提升的问题,组成人员建议:要结合“八五”普法、“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等,创新普法理念、载体、方式、方法,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和全体公民的法治素养,厚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氛围。做好地方立法的“后半篇文章”,加大对近年来我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普法宣传和执法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在依法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把矛盾纠纷化解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深入践行“枫桥经验”,以崇信“五步七天”调解法为例,不断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
——聚焦基层法治工作力量有待充实的问题,组成人员建议:要健全领导干部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任前考法等机制,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全面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专题培训、业务轮训。加强政府法治队伍文明建设,协调充实行政执法专业力量,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加强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和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聚焦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到位的问题,组成人员建议:要深入开展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创新路径,抓培典型,命名一批示范创建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突破提升。进一步加大示范创建力度,对标先进、周密部署、创新机制,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不断激发法治政府建设内生动力,努力提升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加强督导考核,坚持分类指导,切实解决市县、部门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
上一篇: 我市开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
下一篇: 我市多措并举推进老年助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