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职建言献策 共促经济社会发展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亮)
关于积极支持提升果园管理机械使用率的提案
王宏宇委员:平凉是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是全省“陇东南百万亩苹果示范带”建设的核心区域,苹果面积常年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已形成以“静宁苹果”品牌为特色的现代苹果全产业链体系。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苹果生产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疏花、疏果、采摘等关键环节还需要大量人工作业,给苹果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一是生产成本高。由于疏花、疏果、采摘用工需求量大,而且人工工资逐年增加,亩均劳务费用达2500元左右,人工成本已占到生产总成本一半以上;二是生产效率低下。用工旺季往往出现人工供应短缺现象,人员难以及时组织到位,加之手工作业效率偏低,不能完全满足果园管理的时令需要;三是产业吸引力不足。果园管理劳动强度大,人工劳作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果园管理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大量青年宁肯在外务工不愿经营果园,果农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个别果园甚至因为无人管理而撂荒废弃,给苹果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隐患。
建议:
一是将果园栽植、施肥、除草、喷洒、采摘、分拣等全过程、各环节需要的机械、平台全部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在补贴比例上予以倾斜;
二是将与果园机械化相关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资纳入农业产业重点扶持项目计划,安排财力予以支持,推动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三是在新园建设、老园改造时,充分考虑、预留机械化管理需要,从技术上、空间上为机械化生产打下基础;
四是积极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衔接合作,创新提升疏花、疏果、采摘环节机械实用水平,逐步破解相关环节无机械或机械不实用现实难题。
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提案
张海娟委员:近年来,全省不断深化工业园区(集中区)管理体制改革,我市紧抓政策机遇,深入推进“强工业”行动,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思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入园,有效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就业吸纳力和人口容纳力,工业园区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诸如发展起步较晚,配套基础设施薄弱,县区发展不平衡;缺少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带动,经济体量偏小;土地指标压减,用地面积减少,后续发展空间不足,企业招引困难等问题。
建议:
一是在提高配套服务上,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等方式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二是在加大政策扶持上,强化统筹协调,从工业用地、项目落地、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扶持入园企业发展壮大,推进产业聚集发展。
三是在提效招商引资上,立足全市各县区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优势产业,统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错位发展,着力培育园区产业耦合、区域品牌共建的现代产业园区。
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
民盟平凉市委会及张海宏、徐冰、张生志、蒋文生、龚长春、石岩、路彬、戴艳弟、王建萍委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茁壮成长是实现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因青少年心理出现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冲突甚至极端事件屡有发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建议:
一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关爱和温暖,倡导学习,并加强和孩子交流沟通;良好的校园环境就是要加快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人文教育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就是要治理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娱乐场所,监管网络游戏运营商,并对虚拟游戏物品交易进行规范和限制。
二是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目前,全市中小学心理辅导专业力量仍然薄弱,要加强与校外专业心理服务机构的合作,有计划地邀请心理专家、教授来学校对青少年及家长授课,教会青少年如何提高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在全市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关注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
三是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积极组织文化活动,除演讲比赛、文艺汇演这些正常的活动外,增加劳动技能课,比如简单的烹饪技巧、模型制作、毛衣编织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适当地组织引导青少年阅读名人传记及观看纪录片《人间世》,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和了解真实的人间事态;加强全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发系列性实践活动项目,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实践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民盟平凉市委:农业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加快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品牌数量快速增长,品牌效益显著提升,品牌力量正越来越成为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我市农业品牌多而不精、大而不强问题依然存在,精品农业产品少,缺乏叫得响的驰名“陇”字号品牌,一些已具备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还存在着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运营体系不完备、质量不够稳定、市场占有率不高的问题,而且各类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知名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力度不足,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仍有待提升。
建议:
一是科学制定平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聚焦果蔬、畜牧等九大产业链等行业领域,塑强一批品质过硬、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知名度、美誉度、消费忠诚度高的陇字号农产品品牌,培育推介一批产品优、信誉好、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和优质特色文旅品牌。
二是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为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议建立完善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评价标准和相关管理规范,全面提升我市品牌农产品品种创新能力、精深加工能力和流通供应能力,加快农业品牌标准化建设。
三是加强品牌营销能力体系建设。创新营销是品牌塑造的重要环节,支持农业企业通过找准市场需求、优化生产销售模式,不断打造自主品牌。通过搭建创新消费体验馆、新品发布中心等场景,用好网络购物节、平台促销活动、云展会、农博会、兰洽会等形式创新营销业态。农商文旅市场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合作,利用网络新媒体,建立网络营销矩阵,定期举行各种品牌发布和推介活动,扩大品牌营销范围,提升品牌知名度。
四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指导品牌主体开展国际商标注册和产品认证,做好涉农政策对接。引导品牌主体在业务流程、品牌管理、市场监测等方面实现全流程数字化,促进协同监管和信用约束。强化农产品流通市场执法检查,加大知名品牌保护力度,打击各类冒牌侵权行为。
五是营造品牌消费环境。适时发布陇字品牌消费索引,激发市民消费本地农产品意愿,支持品牌主体围绕市场消费趋势打造新产品。有效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结合,抓住传统节日、节庆假日和网络消费扩大品牌消费。同时,充分发挥菜篮子工程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联动,打造平凉特色乡村品牌。
关于传承皇甫谧文化 发展中医针灸康养产业的提案
杨鹏亮、贾转红、马巧凤、马会刚、李一宁委员:灵台是皇甫谧的故里,也是针灸医学的发源地,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灵台县坚持把保护和开发皇甫谧医学文化作为推动中医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全方位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研究保护、加快开发步伐,先后举办中国·灵台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大会暨皇甫谧文化节、首届皇甫谧故里拜祖大典暨《针灸甲乙经》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等活动,被世界针灸联合会授予“针灸拜祖基地”,初步形成了集针灸养生休闲、针灸文化传承、针灸实用人才培养教育和针灸医学对外交流于一体的中医针灸体系。但受制于县级资金、资源有限,皇甫谧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还很不充分,形成的康养产业体量较小,亟需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支持与推动。
建议:
将皇甫谧医学文化资源开发放到国省层面一体推动,统筹安排政策、资金、项目,加强学术研究,创新针灸技术,发展康养产业,推动皇甫谧医学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护佑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加大中水回用力度 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提案
薛再君委员:平凉市水资源无论从总量、人均、亩均占有量来看,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按照国际贫富水资源标准划分,平凉市属于典型的缺水地区,进一步加强水资源集约利用刻不容缓。中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措施。平凉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矿企业众多,煤矿矿坑涌水量相对丰富,中水回用潜力巨大。近年来,全市煤炭企业,特别是国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矿井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及提标改造项目,取得了一定成绩。据统计,华亭市域内部分矿井中水回用率可达90%以上。但目前,全市废污水还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具备很大的挖掘潜力。
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制定全市中水回用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统筹安排中水回用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以提升中水综合利用为目标,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布局、处理规模和工艺方案,积极引进和应用中水回用的新工艺,促进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协同发展。对新建居住区和集中公共建筑区的各项市政专业规划,同步考虑中水回用规划,切实保障城市中水回用的安全性。
二是着力推动中水回用市场发展。建立中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成本补偿机制与价格激励机制,使自来水、污水及回用水形成合理的比价,引导形成合理的水资源消费比例。根据各用水户的不同用途、方式、水质、水量、区域,分别制定不同价格,拉大中水与自来水之间的价格差距,鼓励居民、企业积极利用中水,依靠价格手段推动中水利用市场的逐步建立。
三是不断加大中水回用资金投入。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标准,积极探索托管运营模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我市中水回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分阶段、分模式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回用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建设自用的中水回用工程,加快形成多渠道投入中水回用建设的局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四是不断提升中水回用政策保障。加快推进制定中水回用建设管理相关标准、政策、制度,指导和规范中水回用水源、中水设施建设、中水销售与使用等各环节。出台扶持政策,对中水回用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等优惠政策,引导中水设施和再生水厂的建设。建立强制性措施,划定中水回用指标,矿区生产优先利用矿井水,将满足标准的矿井水用于周边工业生产、国土绿化、生活杂用、生态补水,统筹建设处理回用设施和管网,其他方面用水鼓励优先考虑使用中水。
关于发挥优势挖掘潜力 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深度发展的提案
民进平凉市委:近年来,全市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和文旅康养基地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还存在社会力量投资积极性不高、经营业态功能单一、特色康养项目和旅居康养产品缺乏、本土康养资源挖掘不够、影响力不高等问题,导致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建议:
一是对民间资本建设的康养产业项目,结合实际,在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给予更多具体的优惠政策。
二是依托全市康养资源优势,搭建融合中医药、温泉、森林、运动等多产业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发展平台,促进文化旅游与养生、养老、生物制品和保健品研发等健康类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文旅康养园区、康养小镇、康养基地、康养体验馆,拉长拓宽康养产业链条。
三是积极培育康养产业市场主体,通过对外招大引强、对内扶持鼓励,引入知名康养企业、养老机构等方式,培育发展中医药养生体验、特色休闲康养、中药材健康食品、文化旅游康养科技产品等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旅游康养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