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群雁归“巢”兴产业
——静宁县举办高质量发展暨归雁工程招商引资大会侧记

  • 时间:2024-02-09 20:37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新的一年,静宁县将持续实施“归雁工程”,凝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凝聚改革发展新动能,打造人才平台强磁场,强产业、兴农业、蓄动能、谋发展,与众归雁一起展翅腾飞,抢抓机会,乘势而上,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一隅出彩为全域添彩。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曼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

2月5日,静宁县高质量发展暨归雁工程招商引资大会举行。会场外,春寒料峭;会场内,暖意融融。来自全国各地的静宁老乡、优秀企业家、各界代表满面春风、信心满怀,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浓浓牵挂,再一次跨越千山万水,汇聚成纪大地,共叙乡情、共话发展。

近年来,静宁县坚持把“归雁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县委常委负责日常工作,抽组人员设立“归雁工程”办公室,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归雁工程”一站式服务窗口,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设立归雁工程服务机构61个,县财政专项列支归雁工程经费,全力保障工作开展。

“我们聚焦重点城市全覆盖的目标,先后成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归雁工程驻外联络服务站13个,遴选社会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的驻地静宁人士担任负责人,在静宁籍人员相对密集的城市组建归雁联络群24个,积极做好在外人员联络服务工作和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对接服务工作,确保‘归雁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静宁县归雁办副主任魏永牛介绍。

强化保障暖心服务,建立回访交流制度。静宁县归雁办对所有入库对象进行审核分类,根据从业领域分解到教育、卫健、宣传等37个行业部门,由行业部门对入库人员通过电话、短信、拜访等方式进行回访交流,确定发展投资意向,及时协调解决工作、生活及亲属各类困难问题。2023年共开展回访交流工作3次,联系在外人员5400人(次),并确定每个县级领导回访10名左右重点对象,集中进行项目推介、对接洽谈、跟踪服务等工作。推行归雁意向闭环管理,归雁办对回访交流的意见建议及时收集梳理,确定对口部门发送意向协调跟进函,对归雁意向一事一议,全程跟进,全力保障意向顺利落地,目前共征集各类意向68条,正在洽谈意向52条,持续跟进意向16条,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积了新动能。

作为教育大县,静宁县立足向外培养输送的12.8万大中专学生,突出人才引育,释放智库效应。坚持把引才育才用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开发“归雁工程”引才小程序,组织全县1.7万干部群众注册“引才大使”,累计入库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人才3.2万余人。根据专业领域和行业特点,对入库人员分类设置育人、文艺、医护、智库等“十大雁阵”,对应设置归雁讲堂、归雁门诊、归雁门店、归雁基金等“十六个载体”,确保入库人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静宁籍归雁医学专家马大昌就是归雁门诊中的一员。在腊月时节的一场义诊中,马大昌表示:“非常高兴响应静宁县‘归雁工程’的号召,来到家乡为父老乡亲进行义诊,我和我的团队感觉非常荣幸能够为家乡做一点贡献,我们也会定期来静宁县为广大妇女进行义诊、筛查、手术查房和手术演示,解决大家就医难、就医不方便的问题。”

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为了“归雁”能安心返乡投资兴业,静宁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一站式”服务体系,创新推行“一图四单”项目审批机制,在工商准入、税收减免、创业用地等13个方面为归雁人士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全力做好“归雁工程”“心”服务,解决了归雁项目落地实施和归雁人员后顾之忧。特别是在静宁工业园区开辟“归雁工程”项目专区,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园,为项目落地、企业聚集创造了良好条件。

静宁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持续放大“归雁工程”积聚效应,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全员出击、招大引强,先后赴京津鲁等地开展招商15次,引进中国华能、中国医药“世界500强企业”2家,实施归雁项目81项,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51.91亿元、增长35.23%。同时通过专人对接、专班服务、跟踪落地等方式,全力保障优质项目落地实施。

锡航农业界石铺镇万头肉牛养殖项目就是该县“归雁工程”招商引资项目之一。寒冬时节,走进该基地,一排排整齐的牛棚映入眼帘,此起彼伏的“哞哞”声为宁静的冬日增添了无限生机。对于静宁县的营商环境,基地的负责人余家杰深有感触。

“项目一个月洽谈达成合作意向,一个月完成土地流转和场地平整及通水通电,一个月内完成项目立项、环评报备和养殖审批备案,这得益于静宁县的优质服务和一流营商环境。”余家杰感慨道。

同时聚焦重点产业,依托在外企业家资金优势、平台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企地共建、产销对接等模式,引进的锡航农业界石铺镇万头肉牛养殖基地、保口福食品加工等项目规模体量大、示范效应明显,优化了产业结构、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综合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财诚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军告诉记者,作为一个从北京过来的投资商,经过半年多和静宁县各方的充分沟通,准备做一个非粮食生物质的工业化加工项目,希望能够充分合作,把这个高新技术落地在静宁县,并且总结经验教训,在西北方向去推广。

在全面实施“归雁工程”进程中,搭建起静宁籍在外人士反哺家乡的广阔平台,号召引领广大在外静宁籍游子关心关注家乡,用真心、动真情、出真力,全面推进“结对帮扶·爱心静宁”工程建设。

2023年,静宁县以“弘扬传统美德,回馈桑梓故里”为主题,结合“结对帮扶·爱心静宁”工程,通过微信群、服务站例会等多种形式发送“爱心静宁”工程倡议3000多条,号召在外静宁籍人士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捐资捐物,为建设美好家乡贡献力量。

各驻外服务站更是积极响应“归雁工程”号召,协助静宁县开展了“家家幸福一元捐”活动,1000余名在外静宁籍人士参与并筹集资金5万余元。静宁“归雁工程”驻青岛服务站站长陈克平两次捐款并组织发动在山东的静宁老乡,以1000元、100元、50元不等的金额,为公益活动贡献爱心力量。

“作为一名静宁籍在外人士,能够为家乡做一点贡献,感觉非常高兴。在‘家家一元捐’活动中,我组织山东区域静宁籍爱乡人士为12名特困学生捐款,协助其他联络服务站在家乡开展文化活动。同时,还组织山东区老乡开展‘书香静宁’的捐书捐资活动;以我个人的名义,为仁大镇南门村舞台建设捐款。爱心捐款不在多少,主要体现了我们在外游子的一片心意。”陈克平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群雁归“巢”兴产业 ——静宁县举办高质量发展暨归雁工程招商引资大会侧记
时间:2024-02-09 20:37

新的一年,静宁县将持续实施“归雁工程”,凝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凝聚改革发展新动能,打造人才平台强磁场,强产业、兴农业、蓄动能、谋发展,与众归雁一起展翅腾飞,抢抓机会,乘势而上,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一隅出彩为全域添彩。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曼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

2月5日,静宁县高质量发展暨归雁工程招商引资大会举行。会场外,春寒料峭;会场内,暖意融融。来自全国各地的静宁老乡、优秀企业家、各界代表满面春风、信心满怀,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浓浓牵挂,再一次跨越千山万水,汇聚成纪大地,共叙乡情、共话发展。

近年来,静宁县坚持把“归雁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县委常委负责日常工作,抽组人员设立“归雁工程”办公室,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归雁工程”一站式服务窗口,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设立归雁工程服务机构61个,县财政专项列支归雁工程经费,全力保障工作开展。

“我们聚焦重点城市全覆盖的目标,先后成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归雁工程驻外联络服务站13个,遴选社会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的驻地静宁人士担任负责人,在静宁籍人员相对密集的城市组建归雁联络群24个,积极做好在外人员联络服务工作和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对接服务工作,确保‘归雁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静宁县归雁办副主任魏永牛介绍。

强化保障暖心服务,建立回访交流制度。静宁县归雁办对所有入库对象进行审核分类,根据从业领域分解到教育、卫健、宣传等37个行业部门,由行业部门对入库人员通过电话、短信、拜访等方式进行回访交流,确定发展投资意向,及时协调解决工作、生活及亲属各类困难问题。2023年共开展回访交流工作3次,联系在外人员5400人(次),并确定每个县级领导回访10名左右重点对象,集中进行项目推介、对接洽谈、跟踪服务等工作。推行归雁意向闭环管理,归雁办对回访交流的意见建议及时收集梳理,确定对口部门发送意向协调跟进函,对归雁意向一事一议,全程跟进,全力保障意向顺利落地,目前共征集各类意向68条,正在洽谈意向52条,持续跟进意向16条,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积了新动能。

作为教育大县,静宁县立足向外培养输送的12.8万大中专学生,突出人才引育,释放智库效应。坚持把引才育才用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开发“归雁工程”引才小程序,组织全县1.7万干部群众注册“引才大使”,累计入库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人才3.2万余人。根据专业领域和行业特点,对入库人员分类设置育人、文艺、医护、智库等“十大雁阵”,对应设置归雁讲堂、归雁门诊、归雁门店、归雁基金等“十六个载体”,确保入库人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静宁籍归雁医学专家马大昌就是归雁门诊中的一员。在腊月时节的一场义诊中,马大昌表示:“非常高兴响应静宁县‘归雁工程’的号召,来到家乡为父老乡亲进行义诊,我和我的团队感觉非常荣幸能够为家乡做一点贡献,我们也会定期来静宁县为广大妇女进行义诊、筛查、手术查房和手术演示,解决大家就医难、就医不方便的问题。”

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为了“归雁”能安心返乡投资兴业,静宁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一站式”服务体系,创新推行“一图四单”项目审批机制,在工商准入、税收减免、创业用地等13个方面为归雁人士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全力做好“归雁工程”“心”服务,解决了归雁项目落地实施和归雁人员后顾之忧。特别是在静宁工业园区开辟“归雁工程”项目专区,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园,为项目落地、企业聚集创造了良好条件。

静宁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持续放大“归雁工程”积聚效应,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全员出击、招大引强,先后赴京津鲁等地开展招商15次,引进中国华能、中国医药“世界500强企业”2家,实施归雁项目81项,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51.91亿元、增长35.23%。同时通过专人对接、专班服务、跟踪落地等方式,全力保障优质项目落地实施。

锡航农业界石铺镇万头肉牛养殖项目就是该县“归雁工程”招商引资项目之一。寒冬时节,走进该基地,一排排整齐的牛棚映入眼帘,此起彼伏的“哞哞”声为宁静的冬日增添了无限生机。对于静宁县的营商环境,基地的负责人余家杰深有感触。

“项目一个月洽谈达成合作意向,一个月完成土地流转和场地平整及通水通电,一个月内完成项目立项、环评报备和养殖审批备案,这得益于静宁县的优质服务和一流营商环境。”余家杰感慨道。

同时聚焦重点产业,依托在外企业家资金优势、平台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企地共建、产销对接等模式,引进的锡航农业界石铺镇万头肉牛养殖基地、保口福食品加工等项目规模体量大、示范效应明显,优化了产业结构、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综合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财诚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军告诉记者,作为一个从北京过来的投资商,经过半年多和静宁县各方的充分沟通,准备做一个非粮食生物质的工业化加工项目,希望能够充分合作,把这个高新技术落地在静宁县,并且总结经验教训,在西北方向去推广。

在全面实施“归雁工程”进程中,搭建起静宁籍在外人士反哺家乡的广阔平台,号召引领广大在外静宁籍游子关心关注家乡,用真心、动真情、出真力,全面推进“结对帮扶·爱心静宁”工程建设。

2023年,静宁县以“弘扬传统美德,回馈桑梓故里”为主题,结合“结对帮扶·爱心静宁”工程,通过微信群、服务站例会等多种形式发送“爱心静宁”工程倡议3000多条,号召在外静宁籍人士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捐资捐物,为建设美好家乡贡献力量。

各驻外服务站更是积极响应“归雁工程”号召,协助静宁县开展了“家家幸福一元捐”活动,1000余名在外静宁籍人士参与并筹集资金5万余元。静宁“归雁工程”驻青岛服务站站长陈克平两次捐款并组织发动在山东的静宁老乡,以1000元、100元、50元不等的金额,为公益活动贡献爱心力量。

“作为一名静宁籍在外人士,能够为家乡做一点贡献,感觉非常高兴。在‘家家一元捐’活动中,我组织山东区域静宁籍爱乡人士为12名特困学生捐款,协助其他联络服务站在家乡开展文化活动。同时,还组织山东区老乡开展‘书香静宁’的捐书捐资活动;以我个人的名义,为仁大镇南门村舞台建设捐款。爱心捐款不在多少,主要体现了我们在外游子的一片心意。”陈克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