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悦享金色年华

  • 时间:2024-03-25 09:10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吕娅莉)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崆峒区西郊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又迎来了新的一天。这里,不仅是老年人的避风港,更是他们晚年生活的温馨家园。

72岁的李萍秀,曾因中风行动不便,脸上常挂着愁云。然而,在中心的康复室里,她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专业的设备、细心的护理员,让她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每次康复训练后,我都仿佛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李奶奶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这里,不仅有医疗和康复的专业服务,更有对老年人精神世界的深深关怀。70岁的张学富大爷在中心的文化活动室里挥毫泼墨、吟咏风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度美好时光。“在这里,我找到了生活的第二春。”张爷爷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与满足。

养老制度关系民生,情牵百姓。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紧盯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步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在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6%,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深,失能、高龄、空巢等老年人日益增多,养老服务需求逐步加大。

“我们将继续为老年人筑造一个温馨的家,让他们在晚年享受到应有的尊严和幸福。”市民政局负责人的话语坚定有力。

“今年,我们要在全市建设有供餐助餐设施、有休闲活动场所、有日托全托床位、有医疗康复区域、有上门服务能力的‘五有’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个,具备助餐、助娱 ‘2+N’服务功能的村级互助幸福院34个。”在近日召开的相关会议上,市民政局负责人要求,各县(市、区)要提早着手,立即行动,尽快成立项目专班,制定行事历,细化任务、倒排工期、定期调度,11月底前,督促指导运营机构完成岗前培训,启动运营并开展服务。

一到中午,西郊街道丰收路社区的“长者食堂”里,各式各样热气腾腾的饭菜引人垂涎,社区老年人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菜肴,吃上了可口的热乎饭。

“年纪大了,儿女都在外面工作,买菜做饭实在太麻烦了,这里的饭菜不仅可口还实惠,家门口有这么一个‘长者食堂’实在太幸福了。”70岁的王武老人说,在这里,一顿热乎饭解决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也让老人们品尝到了“幸福味道”。

这是社区为切实解决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而探索的助老新模式。食堂根据老年人身体特点、饮食习惯和时令季节变化,提供营养均衡、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餐食,满足老人的饮食需求。同时,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利用非就餐时间开展读书会、棋牌会等文体娱乐、社交互动活动,不断推进服务外延。

把老年人的“食”事办好——我市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让越来越多老人在“一顿热乎饭”中感受到浓浓的关怀,享受“舌尖上的幸福”,着力打造更具烟火味和人情味的养老服务圈。今年,我市将聚焦老年人就餐需求,以普惠性、多样化服务为目标,在崆峒区开展省级试点,在华亭市开展市级试点,其他县开展县级试点,建设城市和农村老年助餐点。通过试点,建设一批类型多样、建设规范、运行良好、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老年助餐服务示范机构,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助餐服务模式,为全面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开好局、起好步。

此外,我市还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泾川县养老服务中心室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灵台县独店中心敬老院、华亭市养老服务中心、静宁县老年养护院续建项目。聚焦老年人面临家庭和个人难以应对的失能、残疾、无人照顾等困难时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已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且经评估为完全失能等级并自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在满足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的基础上,重点为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公益性服务,为农村低收入、失能(半失能)、空巢、高龄、留守等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的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护理员在职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素质,有力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悦享金色年华
时间:2024-03-25 09:10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吕娅莉)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崆峒区西郊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又迎来了新的一天。这里,不仅是老年人的避风港,更是他们晚年生活的温馨家园。

72岁的李萍秀,曾因中风行动不便,脸上常挂着愁云。然而,在中心的康复室里,她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专业的设备、细心的护理员,让她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每次康复训练后,我都仿佛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李奶奶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这里,不仅有医疗和康复的专业服务,更有对老年人精神世界的深深关怀。70岁的张学富大爷在中心的文化活动室里挥毫泼墨、吟咏风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度美好时光。“在这里,我找到了生活的第二春。”张爷爷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与满足。

养老制度关系民生,情牵百姓。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紧盯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步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在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6%,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深,失能、高龄、空巢等老年人日益增多,养老服务需求逐步加大。

“我们将继续为老年人筑造一个温馨的家,让他们在晚年享受到应有的尊严和幸福。”市民政局负责人的话语坚定有力。

“今年,我们要在全市建设有供餐助餐设施、有休闲活动场所、有日托全托床位、有医疗康复区域、有上门服务能力的‘五有’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个,具备助餐、助娱 ‘2+N’服务功能的村级互助幸福院34个。”在近日召开的相关会议上,市民政局负责人要求,各县(市、区)要提早着手,立即行动,尽快成立项目专班,制定行事历,细化任务、倒排工期、定期调度,11月底前,督促指导运营机构完成岗前培训,启动运营并开展服务。

一到中午,西郊街道丰收路社区的“长者食堂”里,各式各样热气腾腾的饭菜引人垂涎,社区老年人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菜肴,吃上了可口的热乎饭。

“年纪大了,儿女都在外面工作,买菜做饭实在太麻烦了,这里的饭菜不仅可口还实惠,家门口有这么一个‘长者食堂’实在太幸福了。”70岁的王武老人说,在这里,一顿热乎饭解决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也让老人们品尝到了“幸福味道”。

这是社区为切实解决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而探索的助老新模式。食堂根据老年人身体特点、饮食习惯和时令季节变化,提供营养均衡、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餐食,满足老人的饮食需求。同时,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利用非就餐时间开展读书会、棋牌会等文体娱乐、社交互动活动,不断推进服务外延。

把老年人的“食”事办好——我市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让越来越多老人在“一顿热乎饭”中感受到浓浓的关怀,享受“舌尖上的幸福”,着力打造更具烟火味和人情味的养老服务圈。今年,我市将聚焦老年人就餐需求,以普惠性、多样化服务为目标,在崆峒区开展省级试点,在华亭市开展市级试点,其他县开展县级试点,建设城市和农村老年助餐点。通过试点,建设一批类型多样、建设规范、运行良好、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老年助餐服务示范机构,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助餐服务模式,为全面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开好局、起好步。

此外,我市还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泾川县养老服务中心室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灵台县独店中心敬老院、华亭市养老服务中心、静宁县老年养护院续建项目。聚焦老年人面临家庭和个人难以应对的失能、残疾、无人照顾等困难时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已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且经评估为完全失能等级并自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在满足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的基础上,重点为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公益性服务,为农村低收入、失能(半失能)、空巢、高龄、留守等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的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护理员在职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素质,有力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