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兰洽会丨领跑康养转型新赛道——平凉市聚力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
七月的平凉,青山灵秀,草木繁荫。“问道崆峒·养生平凉”一头连着绚烂的历史,一头连着诗与远方。
崆峒山
平凉文旅厚植“根与魂”、把握“时与势”、坚持“塑与变”,在奋力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的征途上步履铿锵,奋力前行,先后捧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殊荣,崆峒山景区获评“中国顾客最满意的十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等称号。
厚植康养文化的“根与魂”
平凉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厚植康养文化的“根与魂”,平凉着眼全域,整体谋划,制定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景化全域打造、全产业融合发展、全要素提升服务,全力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华亭市莲花台
——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旅康养基地的实施意见》《平凉市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文旅康养业态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明确“一核、两翼、三大聚集区、六大康养旅游业态、N个名村名镇”发展目标,绘就产业发展蓝图;
——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形成“市级统筹、县级创新、全域推进”格局,成功创建崆峒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泾川、崇信、庄浪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平凉城区
——印发《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提出50条具体措施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新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乡村振兴文旅样板村1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9个、乡村旅游点40个;
——推进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格局转变,新评定国家3A级旅游景区10个、A级旅游景区达到46个,培育特色文旅街区11个、滑雪场2处。
把握康养产业的“时与势”
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平凉审时度势,通过加强重点景区建设,鼓励各类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康养产业等方式,为市场客群提供优质的康养环境和服务。
崆峒山等重点景区是文旅康养基地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平凉市政府与省公航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文旅康养产业项目4个,概算总投资61亿元,为崆峒山景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崆峒山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综合收入6864万元。
灵台老街项目建设正酣,崆峒山、关山等景区及周边开发微度假、避暑营地等业态不断完善……一个个文旅康养项目全面铺开,助力文旅康养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
《皇甫谧》剧照
在旅游宣推方面,平凉积极对接中省媒体,宣传成果显著。《乘着大巴看中国·甘肃平凉站》新媒体节目在央视频客户端上线播出;平凉《丰饶盛境》《绿色康养》2期节目在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播出。平凉还借助客源地营销等模式创新宣传方式,举办陕甘川宁旅游联盟(成都)营销活动等旅游推介会8场,组织有关景区赴陕、川、渝、豫等地22个城市开拓客源市场……一系列举措让平凉文旅“朋友圈”不断扩大。
坚持康养名片的“塑与变”
平凉在供给端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全力培育中医、森林、温泉、运动、美食、旅居6大康养业态。
泾川王母宫
打造“中医康养”,推进中医保健与养生融合。平凉以皇甫谧中医针灸文化为主线,沿制药、医养、文旅等方向,致力中医中药、健康养生和旅游体验结合,建设崆峒山养生体验、云崖中医康复养生、华亭市中医药博物馆等中医康养旅游基地,改造提升皇甫谧针灸康养产业园,加快张鳌坡针灸小镇建设,注册皇甫谧针灸等商标41类390多个,研发养生产品12类40多种,打造集旅游、观光、医养、科研为一体的综合业态。
打造“运动康养”,推进武术与养生融合。“武术之乡”平凉大力发展包括崆峒武术、足球、自行车在内的体育运动项目,依托近两年建成的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静宁奥林匹克运动公园等场馆举办多项武术、足球、篮球等体育赛事,形成了“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体育旅游新模式。海寨沟景区被命名为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崇信县被评为全国泛户外体验基地。
华夏古槐王
打造“温泉康养”,推动温泉旅游与养生融合。温泉建设项目在全市多点开花,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泾川温泉小镇项目,温泉中心、康居酒店等现已投入运营。崆峒区海寨沟旅游度假区建成水疗一期、温泉汤浴等设施,静宁界石铺镇、崇信东城区地热资源勘探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以温泉康养为核心主题、休闲旅游为消费支撑的温泉旅游项目集群已见雏形。
与此同时,打造美食康养、森林康养、旅居康养名片,推进休闲度假与养生融合。
平凉强化康养名片的品牌塑造,同时,勇于求新求变,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整合文旅康养资源,寻找突破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产品业态,形成一条业态丰富、相融共生的产业链,从而建成串联周边,面向全国的全域文旅康养环线,实现消费者在平凉深度沉浸式的美好体验。
崆峒武术
“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品牌列车将平凉的景点串珠成链,被文旅部评价为交旅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平凉样板”。
平凉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文旅康养产业链链长办公室主任唐常宁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擦亮崆峒山文旅品牌,挖掘历史遗存、养生文化、温泉森林、道地药材、中医针灸等文旅康养资源,在构建“大文旅+大康养”产业模式上先行先试,在打造多样化、高品质、覆盖全生命周期、贯通全产业链条的文旅康养产业体系上不断发力,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宜游宜养宜医文旅康养胜地,让更多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诗和远方。
领跑康养转型新赛道,叫响“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名片,在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的道路上,平凉勇毅笃行,志在必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娜)
上一篇: 平凉农特产品亮相兰洽会天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