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织密“防汛网”筑牢“安全堤”
7月15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为有效防范自然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坚决落实国家、省上部署要求,在防汛责任落实、监测预警、隐患排查上下功夫、求实效,时刻绷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安全弦,做到“汛来有准备、险来有措施”,全面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强化防汛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防汛抗旱责任制,建立市级领导及市直部门联系包保县(市、区)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日常防范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领导责任;各级防汛责任人在强降雨期间下沉一线,加强指挥调度,做好重点部位防守,确保责任网络全覆盖、无死角,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
扎实做好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加强与气象、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开展动态会商和分析研判,密切关注降水趋势、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精准研判风险隐患。同时,严格落实灾害风险预警“叫醒叫应”机制和“敲门行动”,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灾害信息员和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作用,确保预警信息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确保“最后100米”畅通。指导基层和群众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及时制定科学完备的人员转移方案,做好人员避险转移准备工作。
紧盯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大设施,密切关注降雨过程,加强对山洪重点村落、地质灾害隐患点、临山临崖道路、切坡建房等重点风险点的巡查,严密排查山洪地质灾害、涉山涉水工程、在建工地、旅游景区等,针对水库、淤地坝、堤防等水利工程,落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应急措施,加强专人值班值守、风险监测,全面掌握风险隐患点,确保安全运行。持续督查防汛减灾工作,进一步压实各县(市、区)防汛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隐患台账,推进闭环整改,确保重要行业、重点区域、重要点位安全平稳,无盲区无遗漏。
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突发事件信息跟进报送和灾情“零报告”规定,确保灾情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持续加强对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单位)防汛值班情况进行抽查调度,确保人员在岗在位,政令信息畅通,防止雨后地质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发生。确保急救援队伍保持应急备勤状态,进一步充实救灾物资储备,调整优化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品种结构,完善管理制度和调配流程,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娅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