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丨平凉奋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从春天出发、向春天报到、与春天同行的事业。
在平凉,“春天事业”正涌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面对10.3万残疾人群体的现实需求,我市从政策保障到设施建设,再到服务优化升级,残疾人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一项项惠残举措、一次次关爱行动,书写了一份“春天事业”的温暖答卷,绘就了残疾人美好生活图景。
省市列惠残实事全面完成
“自从来到照料中心以后,精神面貌比以前好多了,心情也好了,家里人也能安心就近打工,我还跟着技术人员学习了灯笼制作,增加了收入。”在崆峒区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接受照料的曹兴激动地说。
残疾人在日间照料中心参与文体活动。
去年我市将重度残疾人集中日间照料和上门居家照护纳入市列为民办实事,市县累计投入资金454.5万元,为600名残疾人集中提供生活照料、膳食服务、能力训练、文体娱乐等服务,为750名重度残疾人开展每月不少于3次的保洁护理、康复理疗、心理疏导等上门照护服务,有效减轻了家庭照护负担。同时,依托省列民生实事项目,争取资金60万元建成残疾人日间照料省级示范中心2个,为130名残疾人提供服务,引进就业工坊6个,吸纳46名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在日间照料中心开展手工艺品制作。
“以前洗澡就烧点热水,用毛巾简单擦洗一下,现在有了淋浴器和浴凳,方便多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来自泾川县玉都镇官村村的残疾人脱某难掩喜色。脱某是肢体一级残疾,属一类重残单人低保户。泾川县残联和乡镇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为他安装了淋浴器和扶手,还配备了浴凳。
这得益于去年省政府实施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我市结合残疾人个性化需求,“一户一策”精准制定改造方案,全市累计实施无障碍改造330户,通过改造坡道、安装扶手以及厨房低位灶台、卫浴设施等,真正让残疾人有爱无“碍”。
结对关爱残疾人行动走深走实
一枝一叶总关情,助残济困暖人心。“结对帮扶·爱心平凉”工程建设启动以来,我市1.33万余名干部与1.4万困难重度残疾人结对,占全市结对对象总量的61%。
开展结对关爱健康义诊活动。
“我原来摆过摊,可别小瞧摆摊,那也有学问呢……”坐在轮椅上的张起珩脸上笑容微微,正向前来探望他的结对干部讲述他年轻时候的故事。家住崇信县西街社区的居民张起珩多年前因一场突发事故导致肢体残疾,只能依靠轮椅行走。结对关爱行动开展以后,帮扶干部时常来看他,没时间上门了会给他打电话,他们之间早已熟悉得跟家人一样。
残疾人在日间照料中心制作宫灯增加收入。
去年以来,为提升帮扶质效,全市残联系统制定康复、就业、托养照护等十大提升措施,全市结对干部累计开展联系交流5.03万人(次),走访探视3.46万人(次),落实政策2.54万个,帮办实事5139个,资助资金132.3万元,社会捐助及物资价值226万元。同时,统筹做好残疾人脱贫成果巩固及精准帮扶,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136万元,为6.85万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6204万元,为3.28万名重度残疾人代缴医疗、养老保险706万元,推进涉残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和“跨省通办”,开展上门评残1287人(次),残疾人民生保障持续稳固。
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是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为幸福的现实途径。
在崆峒区丁晓龙“爱心屋”熟食店,40岁的丁仙娥正给刚出炉的炸鸡浇料汁。此前,左腿残疾的她找工作时屡屡碰壁。去年省残联开展助残就业“爱心屋”建设试点工作,在区残联的介绍下,丁仙娥到“爱心屋”工作,每月能拿到3000元工资。
去年我市争取70万元,在平凉中心城区、崆峒古镇等建成“爱心屋”7个,由实施企业统一经营,主要开展手工艺及文创产品收集售卖、爱心早餐派送等,帮助14名残疾人及家属实现零成本就业。
崆峒区助残就业“爱心屋”。
同时,我市积极落实各项就业促进政策,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3期,扶持残疾人就业省级示范基地6个、辅助性就业等机构11个,为604名残疾高校毕业生等发放就业补贴,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1061人。
残疾人在日间照料中心就业工坊制作手工艺品。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更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亮亮(化名)是一名脑瘫儿童,脑部的损伤造成了他时常出现肢体痉挛的症状,双腿无法支撑行走。2024年,亮亮得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支持,在市康复中心医院接受系统康复训练。
“脑瘫娃娃的康复训练周期是10个月,政策补助2万元,有了医保和项目支持,亮亮就可以把康复训练长期做下去。”亮亮的母亲激动地说。
残疾儿童在平凉市康复中心医院接受康复训练。
去年以来,我市争取中省资金641万元,获得脑瘫儿童公益爱心捐款200万元,为761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为6662名残疾人免费配发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为1365名残疾人适配假肢、助听器、定位手环,为276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分别达到99.88%和99.92%,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2024年共争取中省资金同比增长3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紧扣‘三区一城市’目标定位,着力办好惠残实事,全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陈龙说。(柳温鑫)(文中图片由市残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