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庭院藏富景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庭院虽小,藏富万千。今年以来,崇信县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突破口,以“特色化培育、全链条服务、多元化增收”模式,让昔日闲置的农家院落变身“聚宝盆”,走出了一条小庭院承载大民生、带动大发展的特色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新窑镇赤城村李虎成家中,只见他正在院子打理蜂箱。李虎成借助养蜂补贴在自家庭院将蜂箱从30箱扩至50箱,像他这样的庭院养蜂户全县已达650户左右,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这是崇信县发展庭院经济的一个缩影。
崇信县立足县域农业资源禀赋,从政策、资金、技术三方面构建保障体系,为庭院经济“强基赋能”。政策上,制定专项实施方案,采取“实物补助+项目扶持”模式,香菇菌棒每棒财政补助3元,中华蜂每箱补助400元,特色林果苗木由果业部门统一采购免费发放。今年已累计投放香菇菌棒186万棒,养殖中华蜂6000箱,发放苗木1.48万株,带动3127户农户参与。技术上,通过“课堂讲理论+田间教实操”模式举办12期培训班,农技专家深入院落传授技术,让农户从“门外汉”变“土专家”。
围绕“供种-生产-销售”全链条,崇信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庭院经济“抱团发展”。种源上,依托方胜园菇业生产优质香菇菌棒,果业部门招标采购红梅杏、樱桃等优质苗木,中华蜂养殖优选健康蜂群。服务上,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定期上门指导,实现技术服务到院到户。销售上,整合“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渠道,方胜公司统一回收香菇进商超、上电商,蜂蜜深加工成蜂糖酒,特色林果提前签订收购协议,形成“产有定向、销有保障”的良性循环。
通过“企业+基地+村集体+农户”模式,崇信县让庭院经济实现“利益共赢”。今年交出亮眼成绩单:186万棒香菇可产菇280万斤,户均增收超8000元;6000箱中华蜂产蜜3万斤,销售收入120万元;特色林果为2251户农户种下“摇钱树”。如今,木林村的香菇、闫湾村的林果、赤城村的中华蜂等“一村一品”格局渐成,闲置庭院变“香菇棚”“果树林”“致富蜂场”,既盘活资源又美化环境,破解了农业建设用地不足难题。
黄寨镇马寨村许海荣的菌菇棚预计收入6000元,方胜园菇业带动192户农户增收190万元、3个村集体增收50万元;于家湾村于五民利用房前屋后种果蔬、养禽畜,既美化环境又增收入。
小小庭院承载大希望。崇信县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培育了“一户一业”特色格局,成为乡村振兴“强引擎”。
(记者 : 于金玉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上一篇: 静宁:强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
下一篇: 华亭:全力化解“办证难” 守护群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