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精准兜牢民生底线
我市11部门联合出台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

  • 时间:2025-08-15 10:13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记者杨曼艺)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精准识别因高额刚性支出陷入困境的家庭,市民政局联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11个部门于8月6日正式印发《平凉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该政策聚焦家庭成员有一定收入但因医疗、教育、残疾康复等支出负担过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体,推动形成梯度救助格局。

申请家庭需同时满足五项条件,包括未纳入低保、特困或低保边缘范围,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且申请前12个月家庭刚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不低于75%。家庭财产需符合限定标准并满足县级以上政府其他规定。刚性支出涵盖基本生活、医疗、教育、残疾康复及其他必要支出。

家庭财产审核标准在参照低保边缘家庭基础上适度放宽,金融资产总额上限设定为“当地低保月标准×家庭人口×36”,允许拥有1套居住用房,并无15万元以上消费型机动车或大型农机具。若经商登记收入已计入家庭总收入且符合标准的,不视为财产超限。

据了解,认定工作由县级民政部门统筹监督,乡镇(街道)负责受理初审。申请需向户籍地或常住地提交,审核参照低保程序,原则上3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格有效期为12个月,期满需重新申请,材料无变化可简化提交。退出低保等救助或申请其他救助未通过,但符合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条件的,经本人同意可直接转入认定程序。

该办法同步废止《平凉市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办法(试行)》,将原“支出型困难人口”统一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民政部门将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并将认定的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此次政策出台标志着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向精细化、多层化迈进,为缓解群众突发性支出负担筑牢制度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精准兜牢民生底线 我市11部门联合出台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
时间:2025-08-15 10:13

 (记者杨曼艺)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精准识别因高额刚性支出陷入困境的家庭,市民政局联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11个部门于8月6日正式印发《平凉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该政策聚焦家庭成员有一定收入但因医疗、教育、残疾康复等支出负担过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体,推动形成梯度救助格局。

申请家庭需同时满足五项条件,包括未纳入低保、特困或低保边缘范围,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且申请前12个月家庭刚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不低于75%。家庭财产需符合限定标准并满足县级以上政府其他规定。刚性支出涵盖基本生活、医疗、教育、残疾康复及其他必要支出。

家庭财产审核标准在参照低保边缘家庭基础上适度放宽,金融资产总额上限设定为“当地低保月标准×家庭人口×36”,允许拥有1套居住用房,并无15万元以上消费型机动车或大型农机具。若经商登记收入已计入家庭总收入且符合标准的,不视为财产超限。

据了解,认定工作由县级民政部门统筹监督,乡镇(街道)负责受理初审。申请需向户籍地或常住地提交,审核参照低保程序,原则上3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格有效期为12个月,期满需重新申请,材料无变化可简化提交。退出低保等救助或申请其他救助未通过,但符合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条件的,经本人同意可直接转入认定程序。

该办法同步废止《平凉市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办法(试行)》,将原“支出型困难人口”统一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民政部门将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并将认定的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此次政策出台标志着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向精细化、多层化迈进,为缓解群众突发性支出负担筑牢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