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武术为媒 灯火为韵
崆峒古镇夜经济热力升腾

  • 时间:2025-07-26 09:43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夜幕像一块温润的墨玉,缓缓铺展在崆峒古镇的青石板路上。自“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2025崆峒武术大会火热启幕以来,这座浸润着武侠风骨的古镇,正被非遗展演与武侠灯会交织的暖意点亮,成为夏夜最耀眼的夜游地标,涌动着文化与消费的双重活力。武术大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崆峒古镇的热闹劲儿丝毫未减。非遗展演与武侠灯会的暖意依旧流淌,来自各地的游客仍循着文化与欢乐的气息而来,让这座古镇的夜经济热度持续升腾,在灯火与欢笑中书写着新传奇。

非遗品赏:指尖匠心藏文脉

古镇西门外,三架木质大水车正随着溪流缓缓转动,轮叶搅起的水花在暮色中折射出细碎光斑,溅起的凉意与26℃的夏夜微风交融,为进入古镇的游客送上一份清凉。

非遗一条街,是文化与烟火交织的核心地带,平凉非遗展馆、戏曲博物馆、国品红莲刺绣馆等数十个展馆在此汇聚,日夜涌动着旺盛的人气。3项国家级、29项省级及数百项市县级非遗项目静静陈列,剪纸、泥塑、刺绣等珍品在自然光线下散发着岁月的光泽。参观者或驻足细赏剪纸的精妙线条,或品读展板上的非遗历史,在光影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民间泥塑市级传承人吴建国端坐案前,左手扶着半成型的黄泥坯,右手持一把三寸刻刀,刀刃在黄泥上灵活游走。他拇指按住泥坯底部稳住重心,刻刀先勾出轮廓,再细细雕琢眉眼,不过几分钟,一个咧嘴笑的“耍活子”泥塑便初具雏形——圆乎乎的脸蛋上,眼角向上挑起,嘴角咧到耳根,手里还攥着个小泥球,活脱脱一副顽皮孩童的模样。展台上的民俗作品吸引着游客驻足,不时有人询问创作工艺,吴建国总是耐心解答,手指还不忘在未完成的泥坯上轻轻摩挲,眼里满是对手中作品的珍爱。国品红莲刺绣馆内,绣娘们正低头忙碌,丝线在绸缎上穿梭,一幅幅绣着崆峒山水、武侠人物的作品渐显雏形,游客们隔着玻璃橱窗观赏,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

夜幕降临,非遗一条街的热闹丝毫未减,反而因灯火更添韵味。一个个灯笼高悬街巷,将各个展馆装点得如梦似幻。天羽广场舞台上,秦腔演员各展风采:他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戏服,水袖一甩洒脱飘逸,唱腔高亢洪亮穿透展馆;戏曲博物馆内,皮影戏传承人在白色幕布后双手操纵,那些小人儿便时而挥拳打斗,时而腾空翻跃,活灵活现。街巷上,游客们或漫步赏灯,或回味白天所见,不时有人举起手机、相机拍照,延续着文化共鸣的温暖。 

篝火晚会:夜色如潮乐不停

当最后一缕暮色被灯光吞没,戏曲博物馆门口的篝火便“呼”地燃起,跳动的火焰瞬间照亮了夜空,将夜晚的热闹推向一个小高潮。木柴在火中噼啪作响,火星随着热气升腾,像是飞向夜空的萤火虫,引得孩子们拍手欢呼。周围的游客立刻被吸引过来,很快就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连附近的商户都忍不住放下手里的活计,远眺张望。

领舞的姑娘率先拉起身边人的手,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迈开脚步,嘴里喊着:“左手搭肩,右脚起步,跟着节奏走!”游客们跟着模仿,一开始还有些生疏,脚步磕磕绊绊,脸上却带着笑意;几步之后便找到了感觉,大家手拉手围成大圈,脚步踩着鼓点,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圈儿越转越快,笑声也越来越响,连空气中都飘着欢乐的味道。

游客艾磊带着妻子和孩子站在圈外,看着里面的人跳舞,孩子却按捺不住,挣脱他的手跑向圈边,跟着节奏拍手,小脸蛋被火光映得红扑扑的。“本来是来看武术比赛的,没想到晚上也这么热闹。”艾磊笑着说,眼睛里映着跳动的火光,“你看这灯笼、这篝火,还有这么多人,比过年还热闹!孩子刚才跑着追灯芯,高兴坏了!”不远处,游客刘婕正举着手机拍篝火,镜头里火光、笑脸、舞动的身影交织在一起。“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样子啊!”她感叹道,“白天看武术觉得震撼,晚上逛古镇觉得温暖,这灯会、这表演、这篝火,每一样都让人难忘!”

多元体验:商户增收乐开怀

夜幕越深,古镇的热闹越盛,吃喝玩乐购的多元体验绘就一幅红火的消费图景,商户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格外灿烂。

在游乐场和定北广场,碰碰车赛场笑声此起彼伏,车辆碰撞的“砰砰”声与孩子们的尖叫混在一起;大摆锤高空旋转引来阵阵惊呼,下来的游客脸色发白却直呼“刺激”;恐怖屋内光影交错,不时传出“啊”的叫声。传统游乐区中,台球桌旁三五好友切磋球技,不时传来“好球”的喝彩;射击靶场里孩子们举着仿真枪瞄准靶心,家长在一旁指导,笑声不断;VR体验区,游客戴上设备便能“亲临”到惊险世界,穿山越谷,对空射击,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美食一条街飘来阵阵香气,构成舌尖上的夏夜盛宴,餐饮摊主们忙得脚不沾地,却乐在其中。烤串摊前,老板李大姐正麻利地翻动着铁架上的肉串,油脂滴落,滋滋作响,香气飘出老远。“这几天生意还真不错!”李大姐边撒调料边笑着说,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她却顾不上擦,“平时一晚卖个百八十串就不错了,这几天有时能卖个三四百串!”油糕摊位前,热气腾腾的油糕刚出锅,金黄酥脆,裹着糖霜,勾人味蕾,摊主老张忙着打包,手里的塑料袋沙沙作响:“以前愁客源,现在愁做不过来!每天凌晨就起来准备原料,晚上卖到深夜,老伴儿说我这几天笑的次数比半年都多。”洋芋搅团不仅吃着好,其打制过程也十分引人注目。酸梅汤、杏皮水等本地饮品摊位前游客也是络绎不绝,老板娘将冰镇的饮品递给游客,笑着说:“这冰镇地喝着解暑,大家都喜欢,冰柜里的货今天补了三次都快空了!”

“白天看武术比赛、品非遗,晚上逛古镇、玩游乐,这样的消暑方式太丰富了!”带着家人而来的游客李涛说。据多个商户和经营者介绍,武术大会以来,崆峒古镇夜间客流量同比增长明显,非遗产品销售额、餐饮消费额均创同期新高。商户们的笑脸、游客的欢笑声、非遗的传承声交织在一起,以武为媒,以文为魂,以凉为引,崆峒古镇正用多元夜经济,让千年文化在夏夜焕发新活力,也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与消费活力的热度。(胥富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武术为媒 灯火为韵 崆峒古镇夜经济热力升腾
时间:2025-07-26 09:43

夜幕像一块温润的墨玉,缓缓铺展在崆峒古镇的青石板路上。自“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2025崆峒武术大会火热启幕以来,这座浸润着武侠风骨的古镇,正被非遗展演与武侠灯会交织的暖意点亮,成为夏夜最耀眼的夜游地标,涌动着文化与消费的双重活力。武术大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崆峒古镇的热闹劲儿丝毫未减。非遗展演与武侠灯会的暖意依旧流淌,来自各地的游客仍循着文化与欢乐的气息而来,让这座古镇的夜经济热度持续升腾,在灯火与欢笑中书写着新传奇。

非遗品赏:指尖匠心藏文脉

古镇西门外,三架木质大水车正随着溪流缓缓转动,轮叶搅起的水花在暮色中折射出细碎光斑,溅起的凉意与26℃的夏夜微风交融,为进入古镇的游客送上一份清凉。

非遗一条街,是文化与烟火交织的核心地带,平凉非遗展馆、戏曲博物馆、国品红莲刺绣馆等数十个展馆在此汇聚,日夜涌动着旺盛的人气。3项国家级、29项省级及数百项市县级非遗项目静静陈列,剪纸、泥塑、刺绣等珍品在自然光线下散发着岁月的光泽。参观者或驻足细赏剪纸的精妙线条,或品读展板上的非遗历史,在光影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民间泥塑市级传承人吴建国端坐案前,左手扶着半成型的黄泥坯,右手持一把三寸刻刀,刀刃在黄泥上灵活游走。他拇指按住泥坯底部稳住重心,刻刀先勾出轮廓,再细细雕琢眉眼,不过几分钟,一个咧嘴笑的“耍活子”泥塑便初具雏形——圆乎乎的脸蛋上,眼角向上挑起,嘴角咧到耳根,手里还攥着个小泥球,活脱脱一副顽皮孩童的模样。展台上的民俗作品吸引着游客驻足,不时有人询问创作工艺,吴建国总是耐心解答,手指还不忘在未完成的泥坯上轻轻摩挲,眼里满是对手中作品的珍爱。国品红莲刺绣馆内,绣娘们正低头忙碌,丝线在绸缎上穿梭,一幅幅绣着崆峒山水、武侠人物的作品渐显雏形,游客们隔着玻璃橱窗观赏,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

夜幕降临,非遗一条街的热闹丝毫未减,反而因灯火更添韵味。一个个灯笼高悬街巷,将各个展馆装点得如梦似幻。天羽广场舞台上,秦腔演员各展风采:他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戏服,水袖一甩洒脱飘逸,唱腔高亢洪亮穿透展馆;戏曲博物馆内,皮影戏传承人在白色幕布后双手操纵,那些小人儿便时而挥拳打斗,时而腾空翻跃,活灵活现。街巷上,游客们或漫步赏灯,或回味白天所见,不时有人举起手机、相机拍照,延续着文化共鸣的温暖。 

篝火晚会:夜色如潮乐不停

当最后一缕暮色被灯光吞没,戏曲博物馆门口的篝火便“呼”地燃起,跳动的火焰瞬间照亮了夜空,将夜晚的热闹推向一个小高潮。木柴在火中噼啪作响,火星随着热气升腾,像是飞向夜空的萤火虫,引得孩子们拍手欢呼。周围的游客立刻被吸引过来,很快就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连附近的商户都忍不住放下手里的活计,远眺张望。

领舞的姑娘率先拉起身边人的手,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迈开脚步,嘴里喊着:“左手搭肩,右脚起步,跟着节奏走!”游客们跟着模仿,一开始还有些生疏,脚步磕磕绊绊,脸上却带着笑意;几步之后便找到了感觉,大家手拉手围成大圈,脚步踩着鼓点,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圈儿越转越快,笑声也越来越响,连空气中都飘着欢乐的味道。

游客艾磊带着妻子和孩子站在圈外,看着里面的人跳舞,孩子却按捺不住,挣脱他的手跑向圈边,跟着节奏拍手,小脸蛋被火光映得红扑扑的。“本来是来看武术比赛的,没想到晚上也这么热闹。”艾磊笑着说,眼睛里映着跳动的火光,“你看这灯笼、这篝火,还有这么多人,比过年还热闹!孩子刚才跑着追灯芯,高兴坏了!”不远处,游客刘婕正举着手机拍篝火,镜头里火光、笑脸、舞动的身影交织在一起。“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样子啊!”她感叹道,“白天看武术觉得震撼,晚上逛古镇觉得温暖,这灯会、这表演、这篝火,每一样都让人难忘!”

多元体验:商户增收乐开怀

夜幕越深,古镇的热闹越盛,吃喝玩乐购的多元体验绘就一幅红火的消费图景,商户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格外灿烂。

在游乐场和定北广场,碰碰车赛场笑声此起彼伏,车辆碰撞的“砰砰”声与孩子们的尖叫混在一起;大摆锤高空旋转引来阵阵惊呼,下来的游客脸色发白却直呼“刺激”;恐怖屋内光影交错,不时传出“啊”的叫声。传统游乐区中,台球桌旁三五好友切磋球技,不时传来“好球”的喝彩;射击靶场里孩子们举着仿真枪瞄准靶心,家长在一旁指导,笑声不断;VR体验区,游客戴上设备便能“亲临”到惊险世界,穿山越谷,对空射击,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美食一条街飘来阵阵香气,构成舌尖上的夏夜盛宴,餐饮摊主们忙得脚不沾地,却乐在其中。烤串摊前,老板李大姐正麻利地翻动着铁架上的肉串,油脂滴落,滋滋作响,香气飘出老远。“这几天生意还真不错!”李大姐边撒调料边笑着说,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她却顾不上擦,“平时一晚卖个百八十串就不错了,这几天有时能卖个三四百串!”油糕摊位前,热气腾腾的油糕刚出锅,金黄酥脆,裹着糖霜,勾人味蕾,摊主老张忙着打包,手里的塑料袋沙沙作响:“以前愁客源,现在愁做不过来!每天凌晨就起来准备原料,晚上卖到深夜,老伴儿说我这几天笑的次数比半年都多。”洋芋搅团不仅吃着好,其打制过程也十分引人注目。酸梅汤、杏皮水等本地饮品摊位前游客也是络绎不绝,老板娘将冰镇的饮品递给游客,笑着说:“这冰镇地喝着解暑,大家都喜欢,冰柜里的货今天补了三次都快空了!”

“白天看武术比赛、品非遗,晚上逛古镇、玩游乐,这样的消暑方式太丰富了!”带着家人而来的游客李涛说。据多个商户和经营者介绍,武术大会以来,崆峒古镇夜间客流量同比增长明显,非遗产品销售额、餐饮消费额均创同期新高。商户们的笑脸、游客的欢笑声、非遗的传承声交织在一起,以武为媒,以文为魂,以凉为引,崆峒古镇正用多元夜经济,让千年文化在夏夜焕发新活力,也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与消费活力的热度。(胥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