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华亭:工“智”农“特” 城乡焕颜

  • 时间:2025-07-29 16:05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盛夏时节,驾车行驶在关山脚下的华亭,广袤的沃野上一片青葱,令人心旷神怡。比美景更动人的,是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干事创业画面: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的项目建设现场,生产线高速运转的工业园区,特色农产品整装待发的田间地头……伴随着昂扬向上的蓬勃态势,大干快上的滚滚热潮扑面而来。

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招商引资和争取资金实现新突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今年以来,华亭紧扣平凉市“三区一城市”发展目标,立足实际提出了“三突破一跃升”年度目标,也成为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的“强劲杠杆”。

“智绿协同”促转型

随着矿区智能化综采设备在千米井下精准运转,黑色煤流顺着传送带涌向地面,在洗煤厂完成“去杂提纯”,最终以清洁燃料或化工原料的形态,踏上通往现代产业的新征程。

华亭,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正以“双碳”为目标,在传统能源与新兴产业的转换中,书写着“黑煤”向“绿金”跃迁的转型篇章。

“华煤集团千万吨智能化选煤厂属矿区型大型动力煤洗选厂,采用重介浅槽分选工艺,实现煤炭集中洗选、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将有效提升煤炭品质和价值。”华煤集团千万吨智能化选煤厂项目专班组长张保宁介绍,该项目投资5.56亿元,占地69.18亩,已建成原煤仓、块精煤仓、准备车间、主厂房等工程,目前完成独立法人注册,即将试运转。

在砚北煤矿安全生产智能调度中心,调度员杨鸿波询问井下工人生产情况:“你好,250350工作面吗?吕队,现在生产情况怎么样?一切正常就好。”如今,调度指挥中心,像杨鸿波一样的工作人员依托综合自动化管控平台,轻松实现在线监测、远程控制一体化。智能化管控、自动化采煤……纷繁的实时数据,经由36个子系统的精细串联,汇集到调度中心智慧大脑,正按统一指令高效运行。

“采煤机记忆截割率、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率分别达到了63%、77%以上,单班最高日产由1.2万吨增至2.4万吨;快速掘进作业实现了日进尺由5.7米到12.6米的突破。”砚北煤矿智能化建设办公室专干潘勋位说。

作为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和平凉市“三区一城市”建设中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的主战场,今年以来,华亭市纵深推进“强工业”行动,把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绿色建材、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产业提能升级。截至目前,华亭北、马峡风电二期5万千瓦项目已完成升压站基础施工,独立储能电站、出口户外用品生产线、200万吨煤矸石分离改性项目、化工园区D类等级评定正在加速推进。绿色建材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全面完成,300万件陶瓷综合加工、5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综合利用、5万吨干粉砂浆与保温发泡颗粒加工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6户装备制造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4976万元……

一项项“绿”与“智”的转型成效在实践中不断涌现,重塑着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着发展新格局。

“特色兴农”奔富路

夏日清晨,华亭市砚峡乡曹家沟村,此起彼伏的蜂鸣声打破山野宁静。放眼望去,300余个蜂箱整齐排列,成群蜜蜂穿梭在漫山遍野的山花丛中,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集蜂蜜加工、手工皂生产、产品展销于一体的甜蜜综合体。”曹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辛婷婷介绍,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砚峡乡正集中建设中蜂产品深加工基地,让深山里的蜜蜂通过产业化发展,成为群众的“致富蜂”。

移步换景,走进策底镇红旗川蔬菜基地二期建设现场,新建的基地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我们在红旗川新建拱形钢架大棚191座,修建管理用房10间,排水渠2000米,还配套了水、电、沙化路等基础设施。”策底镇副镇长王仁龙说,随着蔬菜产业基地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让全镇蔬菜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转型发展。

“别看林麝小,它可是增收致富的宝。”华亭市砚峡乡慧源麝业负责人赵建刚最早在华亭养殖林麝,至今已有10年的养殖经验,“林麝产的麝香是十大名贵药材之一,目前全国需求量大,市场供需缺口大,养殖前途非常好。”

今年以来,华亭市大力发展林麝产业,形成了以砚峡乡为核心的林麝产业孵化园,建成了西华镇千只林麝养殖示范基地,现有林麝养殖场(企业)18户,分布在砚峡、上关、安口、马峡、西华5个乡镇,持续推动林麝养殖在华亭“多点开花”。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保障。2025年,华亭市锚定“一产增加值突破10亿元”奋斗目标,以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创新区”为契机,着力在延链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坚定不移走好品质提升、品牌驱动、全链升级的现代精品农业发展之路。

华亭市重点养牛村基础设施改造、甘味农产品展销中心、农特产品加工生产线、设施蔬菜基地已建成投用,投资7亿元的绿野牧歌(华亭)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即将开工,华亭牛饲养量达到9.24万头,核桃、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万亩、3.8万亩。

产业魅力,尽情绽放,尽显韧性和张力。林下鸡、红牛、中蜂,药材、水果、蔬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如破竹,蓬勃向上,一幅乡村振兴的发展图景全然铺展。

“城美村兴”融新景

提升城市能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与乡的双向奔赴,不断拓展华亭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

站在雷神山顶俯瞰,规整的城市布局、清晰的交通路网、层次分明的楼宇建筑,亮丽整洁、朝气蓬勃之势迎面而来。近年来,华亭通过规划引领,做大城市体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赢得了发展空间。如今,城市框架逐步拉宽,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建成区面积18.9平方公里,街路总里程达到74.8公里,城镇化率达到了68.5%。

“目前,滨河北路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了强弱电地下管网铺设,路面油筑完成600米,人行道铺砖1400米,正在进行健康步道混凝土垫层铺设和绿化带敷设种植土等工作。”东华镇项目办干部彭旭东介绍。而同样的场景,在东升商贸步行街改造现场有序展开:工人们为斑驳的墙面披上“新装”,人行道上铺上新的青灰色马路砖……

今年以来,华亭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29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西关片区棚户区改造、滨河路环境综合整治、灾后重建等项目已全面建成,世纪花园E区二期、城区天然气输配、“三供一排”老化管道更新等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同时,扎实开展“五难八乱”专项整治,拆违拆临65处,治理城市顽疾2600处,成功入选全国县级城市体检试点城市。

徒步、赏景,去体味山里清新的夏天;喝罐罐茶、品农家饭,再和友人在邓家塬星空下露营……从什民村到大南峪村,从高镇村古村落到西华镇邓家塬,华亭市各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活动,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乡亲们说,每逢周末、节假日,“村口就停满了车”。

如今,在安口镇朱家坡村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让城里羡慕农村,让农村羡慕朱家坡。”这并不是开玩笑。2015年,高原夏菜种植项目落地朱家坡,打开了群众依托蔬菜种植致富的大门。2018年,朱家坡绿色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村集体及村民的收入不断攀升。2024年,朱家坡村集体经济收入47.85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万元,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2025年,朱家坡村还被评为全国文明乡村。

城乡产业的有机融合,让过去的“以工带农”变成了现在的“工农互促”,城乡既一体化发展,又形成了各自特色优势。在华亭,各个经济主体和平台持续提能升级,同时加快推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各自有奔头”已成为华亭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华亭:工“智”农“特” 城乡焕颜
时间:2025-07-29 16:05

盛夏时节,驾车行驶在关山脚下的华亭,广袤的沃野上一片青葱,令人心旷神怡。比美景更动人的,是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干事创业画面: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的项目建设现场,生产线高速运转的工业园区,特色农产品整装待发的田间地头……伴随着昂扬向上的蓬勃态势,大干快上的滚滚热潮扑面而来。

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招商引资和争取资金实现新突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今年以来,华亭紧扣平凉市“三区一城市”发展目标,立足实际提出了“三突破一跃升”年度目标,也成为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的“强劲杠杆”。

“智绿协同”促转型

随着矿区智能化综采设备在千米井下精准运转,黑色煤流顺着传送带涌向地面,在洗煤厂完成“去杂提纯”,最终以清洁燃料或化工原料的形态,踏上通往现代产业的新征程。

华亭,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正以“双碳”为目标,在传统能源与新兴产业的转换中,书写着“黑煤”向“绿金”跃迁的转型篇章。

“华煤集团千万吨智能化选煤厂属矿区型大型动力煤洗选厂,采用重介浅槽分选工艺,实现煤炭集中洗选、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将有效提升煤炭品质和价值。”华煤集团千万吨智能化选煤厂项目专班组长张保宁介绍,该项目投资5.56亿元,占地69.18亩,已建成原煤仓、块精煤仓、准备车间、主厂房等工程,目前完成独立法人注册,即将试运转。

在砚北煤矿安全生产智能调度中心,调度员杨鸿波询问井下工人生产情况:“你好,250350工作面吗?吕队,现在生产情况怎么样?一切正常就好。”如今,调度指挥中心,像杨鸿波一样的工作人员依托综合自动化管控平台,轻松实现在线监测、远程控制一体化。智能化管控、自动化采煤……纷繁的实时数据,经由36个子系统的精细串联,汇集到调度中心智慧大脑,正按统一指令高效运行。

“采煤机记忆截割率、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率分别达到了63%、77%以上,单班最高日产由1.2万吨增至2.4万吨;快速掘进作业实现了日进尺由5.7米到12.6米的突破。”砚北煤矿智能化建设办公室专干潘勋位说。

作为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和平凉市“三区一城市”建设中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的主战场,今年以来,华亭市纵深推进“强工业”行动,把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绿色建材、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产业提能升级。截至目前,华亭北、马峡风电二期5万千瓦项目已完成升压站基础施工,独立储能电站、出口户外用品生产线、200万吨煤矸石分离改性项目、化工园区D类等级评定正在加速推进。绿色建材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全面完成,300万件陶瓷综合加工、5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综合利用、5万吨干粉砂浆与保温发泡颗粒加工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6户装备制造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4976万元……

一项项“绿”与“智”的转型成效在实践中不断涌现,重塑着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着发展新格局。

“特色兴农”奔富路

夏日清晨,华亭市砚峡乡曹家沟村,此起彼伏的蜂鸣声打破山野宁静。放眼望去,300余个蜂箱整齐排列,成群蜜蜂穿梭在漫山遍野的山花丛中,一派“繁忙”景象。  

“这是集蜂蜜加工、手工皂生产、产品展销于一体的甜蜜综合体。”曹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辛婷婷介绍,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砚峡乡正集中建设中蜂产品深加工基地,让深山里的蜜蜂通过产业化发展,成为群众的“致富蜂”。

移步换景,走进策底镇红旗川蔬菜基地二期建设现场,新建的基地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我们在红旗川新建拱形钢架大棚191座,修建管理用房10间,排水渠2000米,还配套了水、电、沙化路等基础设施。”策底镇副镇长王仁龙说,随着蔬菜产业基地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让全镇蔬菜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转型发展。

“别看林麝小,它可是增收致富的宝。”华亭市砚峡乡慧源麝业负责人赵建刚最早在华亭养殖林麝,至今已有10年的养殖经验,“林麝产的麝香是十大名贵药材之一,目前全国需求量大,市场供需缺口大,养殖前途非常好。”

今年以来,华亭市大力发展林麝产业,形成了以砚峡乡为核心的林麝产业孵化园,建成了西华镇千只林麝养殖示范基地,现有林麝养殖场(企业)18户,分布在砚峡、上关、安口、马峡、西华5个乡镇,持续推动林麝养殖在华亭“多点开花”。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保障。2025年,华亭市锚定“一产增加值突破10亿元”奋斗目标,以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创新区”为契机,着力在延链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坚定不移走好品质提升、品牌驱动、全链升级的现代精品农业发展之路。

华亭市重点养牛村基础设施改造、甘味农产品展销中心、农特产品加工生产线、设施蔬菜基地已建成投用,投资7亿元的绿野牧歌(华亭)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即将开工,华亭牛饲养量达到9.24万头,核桃、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万亩、3.8万亩。

产业魅力,尽情绽放,尽显韧性和张力。林下鸡、红牛、中蜂,药材、水果、蔬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如破竹,蓬勃向上,一幅乡村振兴的发展图景全然铺展。

“城美村兴”融新景

提升城市能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与乡的双向奔赴,不断拓展华亭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

站在雷神山顶俯瞰,规整的城市布局、清晰的交通路网、层次分明的楼宇建筑,亮丽整洁、朝气蓬勃之势迎面而来。近年来,华亭通过规划引领,做大城市体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赢得了发展空间。如今,城市框架逐步拉宽,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建成区面积18.9平方公里,街路总里程达到74.8公里,城镇化率达到了68.5%。

“目前,滨河北路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了强弱电地下管网铺设,路面油筑完成600米,人行道铺砖1400米,正在进行健康步道混凝土垫层铺设和绿化带敷设种植土等工作。”东华镇项目办干部彭旭东介绍。而同样的场景,在东升商贸步行街改造现场有序展开:工人们为斑驳的墙面披上“新装”,人行道上铺上新的青灰色马路砖……

今年以来,华亭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29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西关片区棚户区改造、滨河路环境综合整治、灾后重建等项目已全面建成,世纪花园E区二期、城区天然气输配、“三供一排”老化管道更新等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同时,扎实开展“五难八乱”专项整治,拆违拆临65处,治理城市顽疾2600处,成功入选全国县级城市体检试点城市。

徒步、赏景,去体味山里清新的夏天;喝罐罐茶、品农家饭,再和友人在邓家塬星空下露营……从什民村到大南峪村,从高镇村古村落到西华镇邓家塬,华亭市各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活动,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乡亲们说,每逢周末、节假日,“村口就停满了车”。

如今,在安口镇朱家坡村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让城里羡慕农村,让农村羡慕朱家坡。”这并不是开玩笑。2015年,高原夏菜种植项目落地朱家坡,打开了群众依托蔬菜种植致富的大门。2018年,朱家坡绿色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村集体及村民的收入不断攀升。2024年,朱家坡村集体经济收入47.85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万元,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2025年,朱家坡村还被评为全国文明乡村。

城乡产业的有机融合,让过去的“以工带农”变成了现在的“工农互促”,城乡既一体化发展,又形成了各自特色优势。在华亭,各个经济主体和平台持续提能升级,同时加快推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各自有奔头”已成为华亭发展的信心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