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延链条补短板 强科技提质效
我市凝心聚力推进蔬菜产业全链式发展

  • 时间:2025-01-28 14:04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崆峒区安国镇上李村的温室大棚,只见嫩绿青翠的小油菜色泽鲜嫩,长势喜人,菜农正忙着采摘、捆绑,一派绿意葱茏、生机勃勃的景象。

据了解,2024年以来,安国镇按照市、区“建设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目标定位,把设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作为创建和美乡村的重要支撑,全镇累计建成日光温室630座、拱棚1200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200余亩。土桥-上李设施蔬菜基地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后,年产蔬菜1800吨,产值1200余万元,在产业培育、市场营销、收益分配等方面持续树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建、管、产、销”一体模式,在设施管护、蔬菜栽培、技术应用、销售运输等产业链各环节常年吸纳周边农户200余人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棚均收益达2.5万元以上。这是我市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我市把蔬菜产业链建设作为落实大食物观,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紧扣“两带七片”产业布局,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坚持抓项目夯基础、延链条补短板、强科技提质效,蔬菜产业整体呈现规模扩张、效益增长、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新建蔬菜设施6803亩,建成设施蔬菜面积5.77万亩,种植蔬菜54.4万亩、产量92.51万吨。

以补链条、提产能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弱项,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4个,完成投资7.82亿元。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放大资源优势、蓄积增量后劲的关键,全面发力、精准招商,开展招商对接活动51次,签约落地项目17个、金额5.63亿元。坚持“农头工尾”,新建蔬菜加工基地2处,提升加工基地4处,新增加工能力2.49万吨,累计达7万吨,建立崆峒区“卓越果蔬”APP、泾川汭丰绿康线上配送网络2个,产业链条有效延伸。

聚焦全市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和创建全国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谋划建设泾汭河川区设施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出台了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和若干政策措施,“两带七片”布局更加科学清晰,产业发展有了强力政策支持。坚持产业园区化发展,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建成崆峒区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期、泾川县泾汭河川区万亩产业园罗汉洞核心区、华亭市山寨乡设施蔬菜基地等规模档次高、经济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设施蔬菜产业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12处。持续推进单品规模化种植,建成庄浪板蓝根青菜、甘蓝万亩基地1处,崆峒花所山药、泾川泾明大葱、灵台北部塬区朝天椒、静宁城郊乡镇南瓜等千亩高原夏菜基地16处、面积3.65万亩。

立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编制发布我市设施蔬菜生产十项主推技术,引进推广蔬菜新优品种184个,推广应用多功能移栽一体机等生产装备6类,建成集约化育苗基地34处,育苗能力2.85亿株。加强绿色防控技术运用和生产监管,蔬菜抽检合格率达99.8%,新认证番茄、辣椒等蔬菜绿色食品5个,累计42个。全力推动蔬菜产业品牌建设,成立平凉市蔬菜产业协会,启动“平凉蔬菜”品牌注册培育工作,成功注册“泾河川辣椒” “中穗先森”等蔬菜商标7个,蔬菜特色品牌达26个。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天津市农科院在市农科院设立平凉分院和津甘蔬菜工作站,庄浪县柔性引进省农科院专家建立侯栋专家工作站,举办全市蔬菜产业链人才培训班2期,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2万人次,蔬菜种植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记者 :郭佳玥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延链条补短板 强科技提质效 我市凝心聚力推进蔬菜产业全链式发展
时间:2025-01-28 14:04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崆峒区安国镇上李村的温室大棚,只见嫩绿青翠的小油菜色泽鲜嫩,长势喜人,菜农正忙着采摘、捆绑,一派绿意葱茏、生机勃勃的景象。

据了解,2024年以来,安国镇按照市、区“建设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目标定位,把设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作为创建和美乡村的重要支撑,全镇累计建成日光温室630座、拱棚1200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200余亩。土桥-上李设施蔬菜基地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后,年产蔬菜1800吨,产值1200余万元,在产业培育、市场营销、收益分配等方面持续树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建、管、产、销”一体模式,在设施管护、蔬菜栽培、技术应用、销售运输等产业链各环节常年吸纳周边农户200余人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棚均收益达2.5万元以上。这是我市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我市把蔬菜产业链建设作为落实大食物观,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紧扣“两带七片”产业布局,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坚持抓项目夯基础、延链条补短板、强科技提质效,蔬菜产业整体呈现规模扩张、效益增长、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新建蔬菜设施6803亩,建成设施蔬菜面积5.77万亩,种植蔬菜54.4万亩、产量92.51万吨。

以补链条、提产能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板弱项,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4个,完成投资7.82亿元。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放大资源优势、蓄积增量后劲的关键,全面发力、精准招商,开展招商对接活动51次,签约落地项目17个、金额5.63亿元。坚持“农头工尾”,新建蔬菜加工基地2处,提升加工基地4处,新增加工能力2.49万吨,累计达7万吨,建立崆峒区“卓越果蔬”APP、泾川汭丰绿康线上配送网络2个,产业链条有效延伸。

聚焦全市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和创建全国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谋划建设泾汭河川区设施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出台了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和若干政策措施,“两带七片”布局更加科学清晰,产业发展有了强力政策支持。坚持产业园区化发展,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建成崆峒区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期、泾川县泾汭河川区万亩产业园罗汉洞核心区、华亭市山寨乡设施蔬菜基地等规模档次高、经济效益好、辐射作用强的设施蔬菜产业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12处。持续推进单品规模化种植,建成庄浪板蓝根青菜、甘蓝万亩基地1处,崆峒花所山药、泾川泾明大葱、灵台北部塬区朝天椒、静宁城郊乡镇南瓜等千亩高原夏菜基地16处、面积3.65万亩。

立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编制发布我市设施蔬菜生产十项主推技术,引进推广蔬菜新优品种184个,推广应用多功能移栽一体机等生产装备6类,建成集约化育苗基地34处,育苗能力2.85亿株。加强绿色防控技术运用和生产监管,蔬菜抽检合格率达99.8%,新认证番茄、辣椒等蔬菜绿色食品5个,累计42个。全力推动蔬菜产业品牌建设,成立平凉市蔬菜产业协会,启动“平凉蔬菜”品牌注册培育工作,成功注册“泾河川辣椒” “中穗先森”等蔬菜商标7个,蔬菜特色品牌达26个。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天津市农科院在市农科院设立平凉分院和津甘蔬菜工作站,庄浪县柔性引进省农科院专家建立侯栋专家工作站,举办全市蔬菜产业链人才培训班2期,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2万人次,蔬菜种植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记者 :郭佳玥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