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陇原非遗新风采 千年武韵正青春
——二〇二五年甘肃省体育非遗传承与保护交流展示侧记

  • 时间:2025-07-23 14:22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7月21日上午,崆峒古镇天羽广场鼓乐喧天,人潮涌动。来自全省13个市(州)的30余支代表队齐聚于此,34项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类项目轮番登场,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

7月21日,非遗传承人魏鈺和她的团队正在台上展示八段锦。当日,2025年甘肃省体育非遗传承与保护交流展示大会在崆峒古镇天羽广场开幕。

“快看,狮子跳起来了!”随着观众的一声惊呼,安定舞狮队的表演瞬间点燃了全场热情。只见两只“狮子”活灵活现,时而腾空跳跃,时而翻滚登高,憨态可掬中透着威武气势。队员们踏着铿锵的鼓点,将“腾空跳”“踩梅花桩”等高难度动作演绎得惊险刺激,引得观众时而屏息凝神,时而爆发出阵阵喝彩。

安定舞狮展示。

作为融合舞蹈、武术与音乐精髓的非遗项目,安定舞狮在铿锵锣鼓声中展现着狮子的勇猛与灵动。“我们这支舞狮队平均年龄只有21岁,最小的队员才17岁。期待通过赛事平台,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并爱上这门传统艺术。”定西市龙狮运动协会会长贾虎说。

清水木人摔跤展示。

清水木人摔跤的表演同样精彩纷呈。第四代传承人缑红斌与第五代传承人张义联袂演绎《木跤双绝》,只见表演者背负着两个身着古装的桃木人偶,手脚并用间,木人推、勾、倒、翻,活灵活现地呈现出一场别开生面的“对决”。伴随着传统鼓乐的节奏,这项融合了武术、杂技与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中国武术九段、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陈小旺展示陈式太极拳。

中国武术八段、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崔仲三展示杨氏太极拳。

世界武术冠军、北京武术队总教练吕泰东在台上展示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小架展示。

随着悠扬的乐声响起,平凉陈式太极拳小架的传承人从容登场。张建林、孙万春等传承人通过行云流水的小架拳法、刚柔并济的器械演练,向观众展示了这项市级非遗的独特魅力。

兰州八门拳展示。

安家棍术展示。

“和非遗传承人同台竞技,让我受益匪浅。”传承人张建林在表演间隙告诉记者,作为2019年入选市级非遗名录的项目,陈式太极拳小架既完整保留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健身理念,观众不仅能目睹非遗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创新实践,更能感受到这一陇东武术“活化石”以“体育+文化”的双重属性,成为甘肃非遗保护的鲜活范例。

壳子棍展示。

姜维黄龙带把枪展示。

下午的展演同样精彩不断。兰州狮舞气势磅礴,震撼全场;皇甫谧鼓舞将中医针灸文化与武术完美融合;临潭万人扯绳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现了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金昌通备八极拳虎虎生威,春秋大刀气势磅礴,甘州八门武术、陇西传统武术、高杆龙彩带龙等特色项目轮番登场,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这些项目既保留了传统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元素,让我们看到了非遗的无限活力。”现场观众李晓芳说。

丁氏流星锤展示。

崆峒武术展示。

在颁奖环节,经过评审,安定舞狮、崆峒派武术、兰州八门拳等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类项目荣获最佳展示奖;皇甫谧鼓舞、凉州八门武术、正宁花样跳绳等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类项目荣获最佳编创奖;清水木人摔跤、临潭万人扯绳、山门拳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类项目荣获最佳服饰奖。

孙氏鞭杆展示。

四家武术展示。

“这次盛会不仅展现了甘肃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更开创了传统体育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新路径。”市文旅局局长唐常宁表示,从崆峒武术到舞狮表演,从木人摔跤到万人扯绳,这些非遗瑰宝正以新姿态走进现代生活,通过展演、互动等形式,让古老技艺焕发新光彩,文化记忆永葆生机。

杨式太极拳展示。

正宁花样跳绳展示。

随着夜幕降临,这场持续全天的非遗盛会圆满落幕。从清晨的鼓乐齐鸣到傍晚的颁奖典礼,千年非遗技艺在这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寻迹地域非遗,畅游康养平凉”写下了生动注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陇原非遗新风采 千年武韵正青春 ——二〇二五年甘肃省体育非遗传承与保护交流展示侧记
时间:2025-07-23 14:22

7月21日上午,崆峒古镇天羽广场鼓乐喧天,人潮涌动。来自全省13个市(州)的30余支代表队齐聚于此,34项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类项目轮番登场,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

7月21日,非遗传承人魏鈺和她的团队正在台上展示八段锦。当日,2025年甘肃省体育非遗传承与保护交流展示大会在崆峒古镇天羽广场开幕。

“快看,狮子跳起来了!”随着观众的一声惊呼,安定舞狮队的表演瞬间点燃了全场热情。只见两只“狮子”活灵活现,时而腾空跳跃,时而翻滚登高,憨态可掬中透着威武气势。队员们踏着铿锵的鼓点,将“腾空跳”“踩梅花桩”等高难度动作演绎得惊险刺激,引得观众时而屏息凝神,时而爆发出阵阵喝彩。

安定舞狮展示。

作为融合舞蹈、武术与音乐精髓的非遗项目,安定舞狮在铿锵锣鼓声中展现着狮子的勇猛与灵动。“我们这支舞狮队平均年龄只有21岁,最小的队员才17岁。期待通过赛事平台,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并爱上这门传统艺术。”定西市龙狮运动协会会长贾虎说。

清水木人摔跤展示。

清水木人摔跤的表演同样精彩纷呈。第四代传承人缑红斌与第五代传承人张义联袂演绎《木跤双绝》,只见表演者背负着两个身着古装的桃木人偶,手脚并用间,木人推、勾、倒、翻,活灵活现地呈现出一场别开生面的“对决”。伴随着传统鼓乐的节奏,这项融合了武术、杂技与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中国武术九段、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陈小旺展示陈式太极拳。

中国武术八段、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崔仲三展示杨氏太极拳。

世界武术冠军、北京武术队总教练吕泰东在台上展示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小架展示。

随着悠扬的乐声响起,平凉陈式太极拳小架的传承人从容登场。张建林、孙万春等传承人通过行云流水的小架拳法、刚柔并济的器械演练,向观众展示了这项市级非遗的独特魅力。

兰州八门拳展示。

安家棍术展示。

“和非遗传承人同台竞技,让我受益匪浅。”传承人张建林在表演间隙告诉记者,作为2019年入选市级非遗名录的项目,陈式太极拳小架既完整保留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健身理念,观众不仅能目睹非遗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创新实践,更能感受到这一陇东武术“活化石”以“体育+文化”的双重属性,成为甘肃非遗保护的鲜活范例。

壳子棍展示。

姜维黄龙带把枪展示。

下午的展演同样精彩不断。兰州狮舞气势磅礴,震撼全场;皇甫谧鼓舞将中医针灸文化与武术完美融合;临潭万人扯绳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现了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金昌通备八极拳虎虎生威,春秋大刀气势磅礴,甘州八门武术、陇西传统武术、高杆龙彩带龙等特色项目轮番登场,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这些项目既保留了传统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元素,让我们看到了非遗的无限活力。”现场观众李晓芳说。

丁氏流星锤展示。

崆峒武术展示。

在颁奖环节,经过评审,安定舞狮、崆峒派武术、兰州八门拳等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类项目荣获最佳展示奖;皇甫谧鼓舞、凉州八门武术、正宁花样跳绳等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类项目荣获最佳编创奖;清水木人摔跤、临潭万人扯绳、山门拳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类项目荣获最佳服饰奖。

孙氏鞭杆展示。

四家武术展示。

“这次盛会不仅展现了甘肃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更开创了传统体育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新路径。”市文旅局局长唐常宁表示,从崆峒武术到舞狮表演,从木人摔跤到万人扯绳,这些非遗瑰宝正以新姿态走进现代生活,通过展演、互动等形式,让古老技艺焕发新光彩,文化记忆永葆生机。

杨式太极拳展示。

正宁花样跳绳展示。

随着夜幕降临,这场持续全天的非遗盛会圆满落幕。从清晨的鼓乐齐鸣到傍晚的颁奖典礼,千年非遗技艺在这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寻迹地域非遗,畅游康养平凉”写下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