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丰收“底气”足

  • 时间:2025-08-14 15:58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8月6日,一场与丰收相关的科技接力在灵台县矮砧苹果科技小院展开。

甘肃农业大学王延秀教授和山东农业大学王小非,通过现场示范、技术讲解和学术讲座,向果农传授果园夏季管理措施等先进科学理念和实用技术,为灵台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北纬35°黄金带的馈赠,让灵台坐拥四季分明、光照充沛的独特气候,孕育出苹果细腻多汁的口感与丰沛均衡的营养。依托这份天然禀赋,灵台以“四新”理念驱动科技赋能:品种革新上,引进瑞雪、秦脆等新优品种逐步替代传统富士,实现早中晚熟品种科学搭配,其中瑞雪凭借卓越品质稳稳掌握全国定价权;技术集成上,融合矮砧密植、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形成“五化标准”,推动亩产提升三成、商品果率超九成;科研支撑上,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成国内最大苹果种质资源库,100余种砧木试验成功落地,“矮砧苹果科技小院”“博士服务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新优品种抢占高端市场,科技让效益看得见”成为现实。

“此次培训使果农熟练掌握了栽培技术,让大家对春季果园管理有了科学的方法,起到了提升果品质量和效益的作用,对于果农提高实用栽植技术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提起培训,灵台县蒲窝镇果业站站长郑乃文连连点赞。

近些年,灵台县果产业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为引领,全力育主体、强科技,抓管理、增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矮砧苹果新技术集成示范县”两张国家级名片。全县10.2万亩矮化果园根基稳固,年产能稳定在25万吨,勾勒出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图景。

一场培训,既是技术的“播种机”,也是信心的“加油站”。当大学教授的“学术语言”转化为果农听得懂的“乡土秘籍”,当实验室成果对接田间地头的迫切需求,科技兴农的种子正在灵台县的青山绿野间生根发芽,这场融合科技创新与民生需求的科技服务,正为黄土高原上的“金果子”产业铺就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曹亚鹏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丰收“底气”足
时间:2025-08-14 15:58

8月6日,一场与丰收相关的科技接力在灵台县矮砧苹果科技小院展开。

甘肃农业大学王延秀教授和山东农业大学王小非,通过现场示范、技术讲解和学术讲座,向果农传授果园夏季管理措施等先进科学理念和实用技术,为灵台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北纬35°黄金带的馈赠,让灵台坐拥四季分明、光照充沛的独特气候,孕育出苹果细腻多汁的口感与丰沛均衡的营养。依托这份天然禀赋,灵台以“四新”理念驱动科技赋能:品种革新上,引进瑞雪、秦脆等新优品种逐步替代传统富士,实现早中晚熟品种科学搭配,其中瑞雪凭借卓越品质稳稳掌握全国定价权;技术集成上,融合矮砧密植、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形成“五化标准”,推动亩产提升三成、商品果率超九成;科研支撑上,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成国内最大苹果种质资源库,100余种砧木试验成功落地,“矮砧苹果科技小院”“博士服务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新优品种抢占高端市场,科技让效益看得见”成为现实。

“此次培训使果农熟练掌握了栽培技术,让大家对春季果园管理有了科学的方法,起到了提升果品质量和效益的作用,对于果农提高实用栽植技术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提起培训,灵台县蒲窝镇果业站站长郑乃文连连点赞。

近些年,灵台县果产业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为引领,全力育主体、强科技,抓管理、增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矮砧苹果新技术集成示范县”两张国家级名片。全县10.2万亩矮化果园根基稳固,年产能稳定在25万吨,勾勒出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图景。

一场培训,既是技术的“播种机”,也是信心的“加油站”。当大学教授的“学术语言”转化为果农听得懂的“乡土秘籍”,当实验室成果对接田间地头的迫切需求,科技兴农的种子正在灵台县的青山绿野间生根发芽,这场融合科技创新与民生需求的科技服务,正为黄土高原上的“金果子”产业铺就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曹亚鹏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