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时评 | 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因子
对于农业这一基础性产业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人”的要素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先进生产要素的培育和聚集,其中,人才是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无论是新技术的研发推广,还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构建,最终都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来实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抓住培育、引进和用好各类先进人才这个关键环节。
在落实政策举措中壮大人才队伍。无论是从推动农业强国建设,还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各部门都始终要把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放在首要位置。各地各部门要着力培育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特别是要培养所需的先进人才。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认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着眼长远、系统布局,加强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和支农惠农项目,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既要培养农业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也要培养懂技术的县级专家、善推广的乡镇级骨干、能带富的村级能人以及掌握现代农业技能的高素质农民。既要注重引进农业科技研发、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要完善激励机制、提供发展平台、改善乡村生活条件等。
在利益协同体系中注重联农带农。各地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脱离实际,而是要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实现包容性发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绝不能忽视甚至排斥小农户。对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更容易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对此,各地要推动他们与占农业经营主体多数的小农户形成利益协同体系,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基础上,构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链,确保他们能够参与并分享发展红利。小农户普遍面临规模小、缺信息、技术到位难等问题,这限制了他们参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各地要加强对小农户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要推动小农户的组织化,通过合作社、联合体等形式,让先进技术更接地气,更适合小农户应用,提高技术的实际到位率和应用效果。
在汇聚各方合力中推动利益联结。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创新,要激发和汇聚各方面的动力活力。各地各部门既要培养引领性的“高精尖”人才,也要带动广大的小农户群体。以新质生产力改造传统农业,并将小农户有效地引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要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加快转型,让他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不掉队、能受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以劳动者为核心。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农民技能、创新组织模式、完善利益联结,协调好小农户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最终目标是推动我国农业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跨越。(蒲都文)
上一篇: 马琦带队赴陕西开展招商考察
下一篇: 科技赋能产业链 梯田沃野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