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一年两熟”新模式让土地焕发新活力

  • 时间:2025-06-19 08:52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为破解旱塬区土地利用率低的难题,灵台县农业技术部门近年来积极探索“一年两熟”种植新模式,通过集中培育玉米和荏苗,在小麦收割后及时移栽,实现“一季双收”,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近日,在灵台县西屯镇白草坡村的陇东旱塬区“一年两熟”粮油作物育苗示范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整齐的育苗盘里,玉米苗与荏苗青翠茁壮,村民正忙碌地浇水、选苗,为即将到来的小麦收割后大规模移栽做好准备。这片20亩育苗基地所培育的优质种苗可满足1200亩荏和600亩玉米的移栽需求。

“示范区主要培育了甜玉米、糯玉米、常规玉米和荏苗,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培育和科学管理,目前所有种苗均已出齐,状态良好。”灵台县农技中心农艺师姚小凤介绍,计划小麦收割完毕,立即整地、覆膜和移栽,同时农技人员持续跟进指导,严把技术和质量关,确保玉米如期收获,之后及时种植冬小麦,真正实现“一年两熟、一季双收”,让更多农户受益。

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育苗移栽技术的提升,“一年两熟”模式从构想走向了实践。据测算,采用这种育苗移栽模式,每亩可种植玉米约4000株,亩产预计可达1300斤左右,产值约1400元。扣除种子、育苗、整地覆膜、地膜、肥料及移栽人工等成本后,每亩纯收入保守估计可达580元,较传统种植模式增收效果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为旱作农业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记者 : 王继发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年两熟”新模式让土地焕发新活力
时间:2025-06-19 08:52

为破解旱塬区土地利用率低的难题,灵台县农业技术部门近年来积极探索“一年两熟”种植新模式,通过集中培育玉米和荏苗,在小麦收割后及时移栽,实现“一季双收”,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近日,在灵台县西屯镇白草坡村的陇东旱塬区“一年两熟”粮油作物育苗示范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整齐的育苗盘里,玉米苗与荏苗青翠茁壮,村民正忙碌地浇水、选苗,为即将到来的小麦收割后大规模移栽做好准备。这片20亩育苗基地所培育的优质种苗可满足1200亩荏和600亩玉米的移栽需求。

“示范区主要培育了甜玉米、糯玉米、常规玉米和荏苗,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培育和科学管理,目前所有种苗均已出齐,状态良好。”灵台县农技中心农艺师姚小凤介绍,计划小麦收割完毕,立即整地、覆膜和移栽,同时农技人员持续跟进指导,严把技术和质量关,确保玉米如期收获,之后及时种植冬小麦,真正实现“一年两熟、一季双收”,让更多农户受益。

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育苗移栽技术的提升,“一年两熟”模式从构想走向了实践。据测算,采用这种育苗移栽模式,每亩可种植玉米约4000株,亩产预计可达1300斤左右,产值约1400元。扣除种子、育苗、整地覆膜、地膜、肥料及移栽人工等成本后,每亩纯收入保守估计可达580元,较传统种植模式增收效果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为旱作农业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记者 : 王继发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