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静宁:织密防汛网 平安度汛期

  • 时间:2025-08-28 08:40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入汛以来,静宁县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为目标,时刻保持高度警觉,细化防汛举措,织密织牢防汛网,成功应对“7·26”强降雨,守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静宁县严格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签订《防汛安全责任书》,核准413名灾害信息员,层层压实责任,确保防汛无死角,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为精准监测预警,静宁县组织气象、水务、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常态化会商研判,密切追踪天气变化,实时掌握雨情、水情及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争取专项资金建成县级应急指挥部,通过“小鱼易连”APP打通与灾委会成员单位、乡村的音视频调度通道,实现突发事件快速响应与协同作战。

依托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成县级监测预警及会商平台1个、自动雨量站46个、简易雨量站143个、无线预警广播站103个,配套手摇报警器和铜锣各333套。同时,将施工工地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762人纳入防汛网格管理和预警“叫应”范围,全面落实临灾预警措施。累计接收雨情信息4000余条,通过多平台发布汛情信息4000多条,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次,确保群众30分钟内收到预警,提升全社会防汛意识。

推动防汛关口前移,各级各部门全面摸排度汛风险隐患,挂图作战、明确责任,立查立改。对城区4处内涝隐患点,10条河流、12座水库、16座淤地坝建立巡查制度;为252处地质灾害点划定风险区、设警示标志;排查20条主干道公路隐患,完成60处水毁路面、路基塌方整改;为190座塘坝设围挡及警示标志,对54座重点塘坝动态管理。面对“7·26”强降雨损毁,采取填土夯实道路、加固排洪渠、开挖导流槽等措施,兼顾当前整治与长远重建。

为提升应急能力,静宁县推进防汛抗洪应急预案修订与实战演练,汛期完成预案修订25个。7月18日在东峡水库,围绕紧急动员、山洪救援、道路抢修等8个科目开展全流程演练,检验应急体系响应与处置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开展防汛演练、桌面推演200余次,参与超1.5万人次,有效提升各部门临机决策、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全县防御水平。

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强降雨期间加密值守力量,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灾情“零报告”要求。全县设县级紧急转移点17处、镇级23处、村级333处,构建多层级安置体系。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4大类1.9万余件(套)物资,各乡镇均建储备库,储备6大类1万多件(套)物资,还组建45支1410余人的基层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为防汛抢险提供充足保障。

(记者 :胥富春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静宁:织密防汛网 平安度汛期
时间:2025-08-28 08:40

入汛以来,静宁县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为目标,时刻保持高度警觉,细化防汛举措,织密织牢防汛网,成功应对“7·26”强降雨,守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静宁县严格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签订《防汛安全责任书》,核准413名灾害信息员,层层压实责任,确保防汛无死角,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为精准监测预警,静宁县组织气象、水务、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常态化会商研判,密切追踪天气变化,实时掌握雨情、水情及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争取专项资金建成县级应急指挥部,通过“小鱼易连”APP打通与灾委会成员单位、乡村的音视频调度通道,实现突发事件快速响应与协同作战。

依托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成县级监测预警及会商平台1个、自动雨量站46个、简易雨量站143个、无线预警广播站103个,配套手摇报警器和铜锣各333套。同时,将施工工地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762人纳入防汛网格管理和预警“叫应”范围,全面落实临灾预警措施。累计接收雨情信息4000余条,通过多平台发布汛情信息4000多条,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次,确保群众30分钟内收到预警,提升全社会防汛意识。

推动防汛关口前移,各级各部门全面摸排度汛风险隐患,挂图作战、明确责任,立查立改。对城区4处内涝隐患点,10条河流、12座水库、16座淤地坝建立巡查制度;为252处地质灾害点划定风险区、设警示标志;排查20条主干道公路隐患,完成60处水毁路面、路基塌方整改;为190座塘坝设围挡及警示标志,对54座重点塘坝动态管理。面对“7·26”强降雨损毁,采取填土夯实道路、加固排洪渠、开挖导流槽等措施,兼顾当前整治与长远重建。

为提升应急能力,静宁县推进防汛抗洪应急预案修订与实战演练,汛期完成预案修订25个。7月18日在东峡水库,围绕紧急动员、山洪救援、道路抢修等8个科目开展全流程演练,检验应急体系响应与处置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开展防汛演练、桌面推演200余次,参与超1.5万人次,有效提升各部门临机决策、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全县防御水平。

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强降雨期间加密值守力量,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灾情“零报告”要求。全县设县级紧急转移点17处、镇级23处、村级333处,构建多层级安置体系。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4大类1.9万余件(套)物资,各乡镇均建储备库,储备6大类1万多件(套)物资,还组建45支1410余人的基层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为防汛抢险提供充足保障。

(记者 :胥富春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