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5+N”行动稳就业保就业
7月31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实施“5+N就业促进行动”,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就业促进新格局。截至目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4.1万人,创劳务收入80.2亿元。
坚持把政策赋能作为稳就业“先手棋”,以“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为抓手,精准释放政策红利。今年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为3628户企业减免保费4057.31万元。创新“不来即享”“直补快办”服务模式,实现社保补贴、见习补贴等12类政策“免申即享”。针对中小微企业推出“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形成“政策包”精准滴灌。
聚力搭建就业平台,构建“周五人才集市+劳务市场+零工市场+就业服务站”线上线下矩阵,形成“365天不打烊”的就业服务网络。探索建立零工市场“1234”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一站式家门口服务。
精准帮扶织密“民生保障网”,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行动”,建立“一人一策”帮扶台账。针对脱贫劳动力,组织人力资源机构开展“劳务用工赶大集”,提供“上门送岗”服务。聚焦高校毕业生,实施“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创新“就业困难人员暖心帮扶”机制,通过“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组合拳,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技能提升锻造“产业人才链”,推行“四链融合”培训模式,打造“技能平凉”品牌。围绕主导产业开发“静宁果农”“崆峒月嫂”等特色培训包,创新“131”培训就业服务模式,精准匹配用工需求。与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共建培训联盟,开展“工学一体化”实训,实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
创业带动激活“倍增效应池”,实施“创业平凉”行动计划,为入孵企业提供“房租减免+创业指导+融资对接”服务。创新“陇原创业贷”金融产品,推行“政银担”合作机制。开展“创业新秀”评选,形成“创业典型引领、政策资金护航”的良性循环。
同时,N项特色构筑“多维服务圈”。劳务品牌提质行动培育国家级、省级劳务品牌4个,劳务品牌年均输转14万人,创收36.4亿元;“静宁果农”品牌通过央视专题报道,建成劳务码头标准化试点,带动苹果产业链就业3.6万人。零工经济培育工程,全市建成7个零工市场,提供“即时快招+权益保障”服务。公共就业服务下沉,试点推行“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就业服务站,推动就业登记、社保办理等多项服务“就近办”,服务覆盖更多群众。
(记者 :郭佳玥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