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联动筑和美乡村
初夏的灵台县邵寨镇干槐树村,古槐苍翠,游人如织。易地搬迁的新居整齐排列,千年唐槐下研学孩童欢声笑语,农家乐里手工面的香气四溢……这个陕甘交界的小村庄,正通过“安居”“兴旅”“富民”三步曲,奏响和美乡村建设的协奏曲。
在干槐树村易地搬迁安置点,村民王录明正在打扫自家庭院。住进了新房子,用上自来水,农闲时还能到煤矿打零工,王录明实现了从“山沟危房”到“安居乐业”跨越。
近年来,干槐树村对132户村民实施易地搬迁,同步推进道路硬化、污水管网改造,配套建设卫生室、文化广场。搬迁户通过“务农+务工”双收入模式,户均年收入增长超35%。
“2016年搬到安置点,住上了新房子,平时除了种庄稼还能在煤矿打个零工,家庭收入越来越好,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邵寨镇干槐树村村民王录明说。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日,唐槐景区迎来了来自邵寨中心幼儿园的小游客。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小游客们了解鹑觚文化和干槐树村的由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创意的无限可能。
作为隋代鹑觚县遗址所在地,干槐树村围绕千年唐槐打造文旅融合。建成了鹑觚城门、祈福大道、萌宠乐园、露营基地等,着力打造生态田园观光、农耕文化体验、农特产品销售、农宿餐饮休闲和特色美食推介为一体的旅游示范村。每逢节假日,吸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露营、烧烤、休闲、娱乐,景区内热闹非凡。不仅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给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依托临近邵寨煤矿的区位优势,灵台县发展出“矿产+文旅”的双产业链:壮劳力进矿务工,妇女经营农家乐。原来村里人务工都往城里跑,如今家门口建起了煤矿,群众在村里也能端稳就业饭碗。
距唐槐景区百米的地坑窑洞农家乐里,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擀面、做菜、摊煎饼.....大家分工明确,为接待当天的游客做准备。
依托煤矿的引流,灵台县激活“舌尖经济”。现如今,围绕邵寨手工面建成的农家乐就有5处,以美食吸引游客,年接待游客近6万人,可实现收入110多万元,解决村民就近务工20多人。
“我们有员工10多个,平均工资都在4000元左右,周末比较忙一点,主要接待一些生日宴、订婚宴、老人寿宴。平时,来自煤矿、电厂的相邻省陕西的游客比较多。”地坑窑洞农家乐负责人夏玮介绍。
从“靠山吃山”到“文旅兴村”,灵台县以安居工程夯实民生基底,以文化底蕴激活旅游资源,以产业融合拓宽致富道路,通过深挖文化底蕴、激活产业动能、创新消费场景,让文化“走出去”,把旅游“引进来”,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呈现“多点开花、活力迸发”的蓬勃态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文化兴、产业旺、百姓富”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记者 : 王小兰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下一篇: 静宁开展端午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