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国风新韵点燃端午经济——端午小长假平凉文旅市场观察

  • 时间:2025-06-03 10:02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激情漂流,温泉汤浴,体验清凉一“夏”的纵情和快意;露营野餐,拾趣乡野,拥抱山间的明月和晓风;品地道美食,赏非遗绝技,感受端午的浪漫与多彩…… 端午假期,平凉大地特色文旅活动精彩纷呈,民众出行消费热情高涨,大家在各种好看、好吃、好玩儿的体验中,感知文化魅力、尽享浓情端午。

图片

数据显示,端午假期3天,全市共接待游客107.8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6.04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81%、10.6%。

“文旅盲盒”开箱 每天都不重样

古色古香的汉服展示、热情洋溢的民俗表演、真情实感的沉浸式演绎,平凉从传统文化出发,全方位地给予了人们一场视觉盛宴。

图片

“我这是平生第一次体验包粽子,没想到包的这么有模有样!”6月1日,在崆峒山景区,来自贵阳的游客李兴旺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自己包的粽子。端午假期,崆峒山景区推出端午节日主题活动,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互动体验。游客们在崆峒武术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崆峒武术基本功、拳术套路,游客们或双臂平伸,力量灌注全身豪气干云;或出拳轻如飞腾重如霹雷,虎步生风…… 在崆峒山的青山绿水间,“黄帝问道”的智慧启迪、“道医养生”的非遗传承分享、清新质朴的崆峒素斋,让人们在逃离喧嚣之余,更觅得了生活的勇气与智慧。

图片

“传统民俗活动既能增强市民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又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景区工作人员说。

图片

今年端午假期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亲子出游比例大幅攀升,端午非遗体验成为家庭旅行的热门之选。包粽子、做香囊、观看精彩戏曲演出,穿着汉服沉浸式游览古镇……多彩活动汇集成一场场充满烟火气的市集、游园会,召集游客端午“拾趣”。崆峒区“我们的节日·端午”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崇信县“粽情端午·乐游崇信”文旅活动、庄浪县“粽香传美德・文明润乡风”文明实践和“巧制荷花灯”DIY活动,以乡愁为主线,融入非遗表演、端午诗会、民间艺术、传统美食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农文体商旅盛宴。灵台县“拜谒祈福·寻谧文化”“识百药、辨百草”百药园科普以及“皇甫遗风·万古长青”书法展主题社教活动、静宁县“竹简传情·香囊寄意”社教活动尽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之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华亭市“粽情端午·童趣六一”活动,泾川县“情浓端午·快乐六一”活动,融合了萌宠互动、国粹演艺和休闲露营等项目体验,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节日氛围。

图片

聚焦假日新玩法,文旅部门推出“山野寻踪 浓情端午”等主题线路,形成“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微度假旅游产品。半山坡农家乐、雾漫庄园、米家沟等露营基地,点点帐篷散落山水之间,游客在此放眼湖光山色、感受山水诗意栖居。崆峒古镇、崆峒不夜城、酒吧一条街等休闲街区和街头公园灯火辉煌、人流如织,吸引众多游客休闲打卡、品尝美食,感受多彩夜生活。

图片

聚焦文化赋能,景区饭店上新了端午节主题产品,海寨沟温泉度假区、橙香瑶池温泉宾馆、广成大酒店、平凉宾馆等景区饭店举办主题文化和美食活动,推出家庭亲子套房、早鸟票、端午甄选礼盒等惠民优惠活动,为游客带来美好的端午出行体验。近郊旅游民宿充分利用自身特点,不断优化创新,提升游客体验和服务品质,大受市场欢迎,位于崆峒镇半坡农家乐的特色民宿总体入住率超过百分之六七十。

图片

“国潮之风”升温 民俗融入生活

恰逢“味蕾寻鲜”的端午时节,粽子市场百花齐放:红烧五花肉粽的浓香、紫糯栗蓉粽的绵甜……一场场关于舌尖的创意较量接连上演。这些不断迭代、跨界“上新”的美味,不仅是消费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生动映照,也承载着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珍视、对幸福滋味的追求。

图片

而今年的“国潮风”,远不止于唇齿间的粽香流转。平凉的街头巷尾,创意香囊成为视觉焦点:可爱飒爽的哪吒香囊、风雅别致的扇子香囊……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传统工艺在与现代时尚的交融碰撞中,打造出充满魅力的“国潮端午”氛围。

图片

平凉做足端午“文化大餐”,将传统民俗有机融入博物馆、美术馆、古镇、街区等新空间,传统文化、国风古韵被重新激活、演绎。

图片

端午假期,平凉市博物馆凭借丰富的文化展览与沉浸式社教活动,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正在展出的《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邯郸市博物馆藏磁州窑瓷器展》,汇集130余件(套)跨越北朝至当代的珍品,青瓷温润如玉、彩釉绚丽夺目、白地黑花纹饰意趣盎然,生动展现磁州窑千年技艺的唯美艺术。《妙象丹青——武威水陆画艺术展》展出58件(套)国家级非遗水陆画,其细腻笔触与宗教民俗内涵被誉为“可流动的敦煌壁画”,为观众开启古代艺术与历史民俗的独特窗口。

图片

博物馆特别策划 “龙舟起·放‘粽’一下” 端午主题社教活动,吸引众多家庭参与。通过互动教学,孩子们深入理解端午节起源、龙舟竞渡精神及香囊艾草等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在社教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将文化认知转化为创意成果,做出了一艘艘五彩缤纷、创意满满的龙舟。 “博物馆的活动设置用心,寓教于乐,我们全家都玩得很开心。”带着孩子参加市博物馆端午社教活动的市民张磊赞叹道。

图片

平凉依托“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旅游专列,迅速拓展省内外市场,快速精准捕捉游客需求,衔接铁路部门于5月30至6月1日开行3趟旅游专列,满足西北、西南地区游客乘坐火车来平畅玩的需求,也为城市在端午假日“吸粉”“引流”。

图片

在非遗民俗、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群众文化生活,为人们提供更多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也为“假日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空间。 “这个端午假期,我在平凉的多个景区都被生动鲜活的非遗文化吸引,不仅对传统习俗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脚下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热爱。”来自重庆的游客赵晓云说,“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我的旅程充满了意义。”

图片

(记者 :  柳娜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风新韵点燃端午经济——端午小长假平凉文旅市场观察
时间:2025-06-03 10:02

激情漂流,温泉汤浴,体验清凉一“夏”的纵情和快意;露营野餐,拾趣乡野,拥抱山间的明月和晓风;品地道美食,赏非遗绝技,感受端午的浪漫与多彩…… 端午假期,平凉大地特色文旅活动精彩纷呈,民众出行消费热情高涨,大家在各种好看、好吃、好玩儿的体验中,感知文化魅力、尽享浓情端午。

图片

数据显示,端午假期3天,全市共接待游客107.8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6.04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81%、10.6%。

“文旅盲盒”开箱 每天都不重样

古色古香的汉服展示、热情洋溢的民俗表演、真情实感的沉浸式演绎,平凉从传统文化出发,全方位地给予了人们一场视觉盛宴。

图片

“我这是平生第一次体验包粽子,没想到包的这么有模有样!”6月1日,在崆峒山景区,来自贵阳的游客李兴旺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自己包的粽子。端午假期,崆峒山景区推出端午节日主题活动,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互动体验。游客们在崆峒武术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崆峒武术基本功、拳术套路,游客们或双臂平伸,力量灌注全身豪气干云;或出拳轻如飞腾重如霹雷,虎步生风…… 在崆峒山的青山绿水间,“黄帝问道”的智慧启迪、“道医养生”的非遗传承分享、清新质朴的崆峒素斋,让人们在逃离喧嚣之余,更觅得了生活的勇气与智慧。

图片

“传统民俗活动既能增强市民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又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景区工作人员说。

图片

今年端午假期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亲子出游比例大幅攀升,端午非遗体验成为家庭旅行的热门之选。包粽子、做香囊、观看精彩戏曲演出,穿着汉服沉浸式游览古镇……多彩活动汇集成一场场充满烟火气的市集、游园会,召集游客端午“拾趣”。崆峒区“我们的节日·端午”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崇信县“粽情端午·乐游崇信”文旅活动、庄浪县“粽香传美德・文明润乡风”文明实践和“巧制荷花灯”DIY活动,以乡愁为主线,融入非遗表演、端午诗会、民间艺术、传统美食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农文体商旅盛宴。灵台县“拜谒祈福·寻谧文化”“识百药、辨百草”百药园科普以及“皇甫遗风·万古长青”书法展主题社教活动、静宁县“竹简传情·香囊寄意”社教活动尽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之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华亭市“粽情端午·童趣六一”活动,泾川县“情浓端午·快乐六一”活动,融合了萌宠互动、国粹演艺和休闲露营等项目体验,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节日氛围。

图片

聚焦假日新玩法,文旅部门推出“山野寻踪 浓情端午”等主题线路,形成“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微度假旅游产品。半山坡农家乐、雾漫庄园、米家沟等露营基地,点点帐篷散落山水之间,游客在此放眼湖光山色、感受山水诗意栖居。崆峒古镇、崆峒不夜城、酒吧一条街等休闲街区和街头公园灯火辉煌、人流如织,吸引众多游客休闲打卡、品尝美食,感受多彩夜生活。

图片

聚焦文化赋能,景区饭店上新了端午节主题产品,海寨沟温泉度假区、橙香瑶池温泉宾馆、广成大酒店、平凉宾馆等景区饭店举办主题文化和美食活动,推出家庭亲子套房、早鸟票、端午甄选礼盒等惠民优惠活动,为游客带来美好的端午出行体验。近郊旅游民宿充分利用自身特点,不断优化创新,提升游客体验和服务品质,大受市场欢迎,位于崆峒镇半坡农家乐的特色民宿总体入住率超过百分之六七十。

图片

“国潮之风”升温 民俗融入生活

恰逢“味蕾寻鲜”的端午时节,粽子市场百花齐放:红烧五花肉粽的浓香、紫糯栗蓉粽的绵甜……一场场关于舌尖的创意较量接连上演。这些不断迭代、跨界“上新”的美味,不仅是消费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生动映照,也承载着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珍视、对幸福滋味的追求。

图片

而今年的“国潮风”,远不止于唇齿间的粽香流转。平凉的街头巷尾,创意香囊成为视觉焦点:可爱飒爽的哪吒香囊、风雅别致的扇子香囊……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传统工艺在与现代时尚的交融碰撞中,打造出充满魅力的“国潮端午”氛围。

图片

平凉做足端午“文化大餐”,将传统民俗有机融入博物馆、美术馆、古镇、街区等新空间,传统文化、国风古韵被重新激活、演绎。

图片

端午假期,平凉市博物馆凭借丰富的文化展览与沉浸式社教活动,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正在展出的《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邯郸市博物馆藏磁州窑瓷器展》,汇集130余件(套)跨越北朝至当代的珍品,青瓷温润如玉、彩釉绚丽夺目、白地黑花纹饰意趣盎然,生动展现磁州窑千年技艺的唯美艺术。《妙象丹青——武威水陆画艺术展》展出58件(套)国家级非遗水陆画,其细腻笔触与宗教民俗内涵被誉为“可流动的敦煌壁画”,为观众开启古代艺术与历史民俗的独特窗口。

图片

博物馆特别策划 “龙舟起·放‘粽’一下” 端午主题社教活动,吸引众多家庭参与。通过互动教学,孩子们深入理解端午节起源、龙舟竞渡精神及香囊艾草等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在社教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将文化认知转化为创意成果,做出了一艘艘五彩缤纷、创意满满的龙舟。 “博物馆的活动设置用心,寓教于乐,我们全家都玩得很开心。”带着孩子参加市博物馆端午社教活动的市民张磊赞叹道。

图片

平凉依托“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旅游专列,迅速拓展省内外市场,快速精准捕捉游客需求,衔接铁路部门于5月30至6月1日开行3趟旅游专列,满足西北、西南地区游客乘坐火车来平畅玩的需求,也为城市在端午假日“吸粉”“引流”。

图片

在非遗民俗、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群众文化生活,为人们提供更多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也为“假日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空间。 “这个端午假期,我在平凉的多个景区都被生动鲜活的非遗文化吸引,不仅对传统习俗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脚下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热爱。”来自重庆的游客赵晓云说,“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我的旅程充满了意义。”

图片

(记者 :  柳娜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