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大力推行“藏牛于户”模式
“牛棚干净宽敞,养牛心里敞亮。”时下,温暖的阳光照在改造一新的牛棚上,华亭市山寨乡北阳洼村养殖户禹文杰对养牛充满了信心,“只要人勤快,就能创出一片致富新天地。”
禹文杰养牛“犇”富路的信心,源自华亭市推行“藏牛于户”模式。
“我们把红牛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强农富民的主导产业,创新开展‘藏牛于户’‘户繁户育’模式,聚力夯基础、育良种、延链条、创品牌,红牛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张、总量增长、链条完善、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华亭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杨海亮介绍说。
近年来,华亭市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群众养牛基础,率先提出“小群体、大规模”思路,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行动,根据群众立地条件、养殖基础、劳动能力、饲草供应等因素,制定“一户一策”养殖计划,着力解决群众“养少无效益、养多无能力、想养无场地、养好无技术”等问题,培育养牛重点村28个、10头以上养牛大户2100户,以农户个体养殖小群体,集聚全市牛产业大规模,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对新建牛棚每平方米补助200元,改造牛棚每平方米补助100元,最高补助300平方米;新建草料棚每平方米补助100元,最高补助100平方米;新建青贮池每立方米补助200元,最高补助50立方米,实现了政策导向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让政策发挥出最大效益。
“山寨乡北阳洼村的群众有深厚的养牛传统和养牛基础,通过实施‘四改三换三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整村推进肉牛养殖产业,全村实现了家家种草、户户养牛。”杨海亮介绍说,华亭市以科技特派员、致富能手为主体,组建5支专业服务队,主动前移服务,精准纾困解难,指导养殖户精饲养、治疾病、搞冻配,改造冻配改良点30个,年均完成黄牛冻配改良1万头,落实基础母牛冻配补助120万元,累计解决技术、销售等问题130余件。
时下,华亭市北阳洼村静谧的山林中,一座座牛棚掩映其中;走进牛棚,一头头红牛膘肥体壮;当地群众正借着红牛养殖好产业,“犇”向致富路。
(记者 : 张小兵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上一篇: 法治为民 情暖人心
下一篇: 庄浪:2万亩老旧果园“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