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教育实效回应群众关切
——我市各级各部门善始善终抓好学习教育整改整治和建章立制工作
“以前的土房子,一下雨就提心吊胆。现在政策帮着改造,新房既结实又敞亮,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灵台县独店镇吊街村郭军世看着新建的安居住房,语气里满是感激。
这份踏实,源于干部作风的转变。今年以来,灵台县独店镇干部走进21个村,完成875户房屋信息登记,建立《农房安全台账》,严格落实农房改造政策,严把质量关口,确保群众住上“暖心房”。
“我在培训中心学到母婴护理知识,多了一份技能,最近在家门口找到护理活儿,能照顾上家里,收入也可以……”华亭市东大街社区居民李彩萍对社区组织的培训赞不绝口。
聚焦群众“就业难、创业难”问题,东大街社区先后与玛格丽特家政服务公司、旺来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等38家企业建立“用工需求清单”,把“企业所需、居民所能”对接起来,通过专业化“订单式”培养,让众多像李彩萍这样的居民掌握了“用得上、能致富”的实用技能。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坚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动真碰硬开展集中整治,千方百计解民忧纾民困,让群众可感可及学习教育成果和作风建设成效。
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退休工资咋调整的?这张告知书一条一条写得明明白白!”8月18日,退休职工苟灵平拿着《养老待遇计发温馨告知》,给市人社局的服务点赞。
“我们坚持为长期独居、卧病在床的特殊困难退休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及时向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领取人员和基本养老金调整领取人员送达‘温馨告知书’,不断提升了政策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下一步在各县(市、区)推行,将惠及2.8万人。”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张荣介绍道。
市人社局坚持将学习教育与人社工作深度融合,聚焦部分退休待遇领取人员对“政策规定不明白、待遇构成看不懂、待遇变化算不清”等问题,大力推行政策规定、计发标准、待遇构成“三告知”服务,持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温度。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市自然资源局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推进作风建设。
“解决不动产‘登记难’是我们边学习边查摆的问题之一。”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冯心强说,“针对铁路职工跨区域购房需求,我们将不动产登记相关业务跨省延伸至银川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设立平凉市不动产登记服务窗口,极大地方便了异地铁路职工业务办理。”他还介绍,针对本地不动产登记受理业务,在白银、嘉峪关、张掖等市采取异地申请、属地审核的模式,建立‘跨域通办’长效机制,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在学习教育中,我市动态更新问题清单,完善集中整治台账,围绕28类问题,研究制定70条推进落实措施,各牵头领导采取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基层调研、开展督促检查等方式,推动分管领域集中整治见行见效,带动县处级领导班子集中整治突出问题632个,把整改整治成效体现在群众关切的具体问题上。
——针对群众办事证明多、程序繁的问题,精简政务服务办事环节22项,创建“无证明办事大厅”,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针对群众看病跑路多、耗时长的问题,办结医德医风投诉22条,全面实行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一次挂号管三天”“床旁结算”等制度,就医满意度有效提升;
——针对村级服务群众不经常的问题,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确保村一级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
……
一件件“关键小事”成便民好事,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服务温度助推发展速度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开门搞教育”,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精准对接需求,持续转变作风,提升助企效能,“12345”便民热线按时办结率达到99.8%,涉企投诉量下降23%,涉企事项办结率100%。
甘肃三长环保超微制粉有限公司生产的超微煤粉个别指标不稳定,亟需投入资金改造提升,推动企业长足发展。了解到企业困难后,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泾川县帮助其制定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并及时向银行推送相关数据,搭建起了企业与金融机构沟通对接的“绿色通道”,该公司获得授信贷款200万元,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为技术突破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市场监管局积极统筹,与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平凉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局平凉分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平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联动工作机制,针对不同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量体裁衣”开展个性化金融服务,联系为3家企业授信280万元。
我市相关部门制定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贷款融资、房产土地、交通运输、社会保障、税费优惠、招工引才、政务服务、资源环境等领域70项涉企政策清单,开展全周期解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查询,使政策条文转化为易懂会用的“操作指南”。
长效机制锻造过硬作风
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最终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
结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对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要求,我市修订《平凉市市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制定《平凉市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试点实施方案》《网民留言办理工作规范》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我市出台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政治监督2个《若干措施》,建立干部困难诉求定期收集解决机制,奖优罚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自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市中级人民法院扎实贯彻司法为民理念,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全面落实涉民生案件优先办理机制,推行“失信惩戒+信用修复”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企业信用修复通道,助力47家企业重塑信用。
市林草局修订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等4项制度,重点强化财务审批规范化管理,严格项目资金监管,优化督查考核机制,着力整治“庸、懒、散、浮、拖”等顽疾,扎紧了作风建设的制度笼子。
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全市各级各部门持续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从严从实深化整改整治,推动纠“四风”、树新风向基层延伸,推动干部以优良作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记者 赵晓燕)
下一篇: 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主任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