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场监管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能量
近年来,平凉市生态环境局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通过“服务+监管”方式,精准执法帮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截至2024年底,该市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备安装率达100%,依托科技手段实现环境违法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42%,走出了一条智慧环保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创新之路。
在夯实监管基础方面,该局建立“普法先行+技术支撑”双重保障机制,连续三年组织环境执法实战培训,通过剖析200余个典型案例,提升执法人员数据分析能力。针对企业开展“点对点”帮扶70余次,创新制作《自动监测设备操作指南》电子手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36件。目前全市136家重点排污企业全部实现数据联网,其中86家国家级重点监控企业数据传输有效率突破97.66%。
依托大数据预警系统,该局构建起“智能监测+快速响应”防控网络。通过建立小时级预警响应机制,2024年累计推送环境数据异常提醒8368条,发出预警通知单328份,使98%的环境风险隐患在萌芽阶段得到化解。同时开发“环保管家”移动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指导完成数据补录与修正工作500余次。
在执法监管环节,该局创新推行“线上巡查+靶向执法”模式。全年开展非现场检查720家次,通过智能分析系统捕捉有效线索208条,对数据异常企业实施“精准画像”,既避免“一刀切”式执法,又提升监管效能。全年立案调查的5起案件中,有3件通过在线证据链实现“零接触”办结,行政效率提升60%以上。
“我们正在开发环境信用积分系统,将把企业环保表现与政策支持直接挂钩。”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互联网+环保”应用场景,计划在2025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市的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记者 :杨曼艺 编辑:任静 编审:刘杰)
下一篇: 平凉市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