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媒体看平凉

平凉红牛,“链”出发展“牛”路子

  • 时间:2024-11-29 09:56
  •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哞……哞……”冬日里,平凉市崆峒区大寨回族乡的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内,两排壮硕的肉牛顺着料槽一字排开,抬头叫声此起彼伏,低头吃草津津有味。 

这家肉牛养殖基地是平凉红牛产业链上的一处“牛风景”。

近年来,崆峒区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方式,紧扣创建平凉红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定位,立足优势特色产业,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初步形成集生产、加工、科技为一体的平凉红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平凉红牛。

放眼崆峒——

白庙回族乡柴寺村“全国一村一品”肉牛养殖手艺代代相传;

以退伍军人身份在麻武乡麻武村率先建起萌牛牧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韩爱军,动员养牛大户入股,扩大肉牛养殖规模;

平凉金皓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峰在草峰镇十庄村用牛粪做的有机肥促使粮食实现30%增产;

从北京返乡的三树村村民马金龙在大秦乡流转土地成立丰禾兴荣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全乡最大养殖基地;

今年8月,平凉市崆峒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启动,该市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为平凉红牛基地规模化、产业集群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锻造了新引擎……

一处处火热发展着的红牛产业,既是崆峒区村村落落的脱贫攻坚成果,也是平凉红牛产业链带动乡村振兴“新样板”。

“今年,崆峒区紧盯发展机遇,全力推动园区创建,编制完成了《甘肃省崆峒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甘肃省崆峒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经过积极申报和全力争取,成功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项名单,成为全国第12个以牛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填补了全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空白。”崆峒区畜牧兽医局主要负责人朱洪力说。

红牛养殖基地。

优质饲草的供给能力是平凉红牛茁壮成长的“源动力”。该崆峒区持续推进“粮改饲”,种植饲用玉米16万亩,玉米秸秆青贮69万吨。引进北京大北农集团投资建设大北农集团平凉科技园,目前,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有效弥补全区精饲料生产短板。

已经成链的平凉红牛,越长越壮、越育越多。今年,在全链发展的进程中,制定出台了牛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全力推动平凉红牛产业扩量提质,整合各类奖补资金4200万元,补贴平凉红牛3675头,完成见犊补母150头、冻配改良肉牛4.5万头,培育市级万头产业强镇1个、千头养牛专业村4个,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5个,肉牛饲养量达到27万头。

“在崆峒区,随着一个个平凉红牛肉牛养殖‘红利’的释放以及十条‘硬核’政策的出台,红牛产业正成为崆峒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平凉红牛群体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带动崆峒百姓增收致富,也将在乡村振兴建设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朱洪力说。(新甘肃 ·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梁璐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平凉红牛,“链”出发展“牛”路子
时间:2024-11-29 09:56

“哞……哞……”冬日里,平凉市崆峒区大寨回族乡的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内,两排壮硕的肉牛顺着料槽一字排开,抬头叫声此起彼伏,低头吃草津津有味。 

这家肉牛养殖基地是平凉红牛产业链上的一处“牛风景”。

近年来,崆峒区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方式,紧扣创建平凉红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定位,立足优势特色产业,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初步形成集生产、加工、科技为一体的平凉红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平凉红牛。

放眼崆峒——

白庙回族乡柴寺村“全国一村一品”肉牛养殖手艺代代相传;

以退伍军人身份在麻武乡麻武村率先建起萌牛牧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韩爱军,动员养牛大户入股,扩大肉牛养殖规模;

平凉金皓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峰在草峰镇十庄村用牛粪做的有机肥促使粮食实现30%增产;

从北京返乡的三树村村民马金龙在大秦乡流转土地成立丰禾兴荣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全乡最大养殖基地;

今年8月,平凉市崆峒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启动,该市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为平凉红牛基地规模化、产业集群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锻造了新引擎……

一处处火热发展着的红牛产业,既是崆峒区村村落落的脱贫攻坚成果,也是平凉红牛产业链带动乡村振兴“新样板”。

“今年,崆峒区紧盯发展机遇,全力推动园区创建,编制完成了《甘肃省崆峒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甘肃省崆峒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经过积极申报和全力争取,成功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项名单,成为全国第12个以牛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填补了全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空白。”崆峒区畜牧兽医局主要负责人朱洪力说。

红牛养殖基地。

优质饲草的供给能力是平凉红牛茁壮成长的“源动力”。该崆峒区持续推进“粮改饲”,种植饲用玉米16万亩,玉米秸秆青贮69万吨。引进北京大北农集团投资建设大北农集团平凉科技园,目前,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有效弥补全区精饲料生产短板。

已经成链的平凉红牛,越长越壮、越育越多。今年,在全链发展的进程中,制定出台了牛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全力推动平凉红牛产业扩量提质,整合各类奖补资金4200万元,补贴平凉红牛3675头,完成见犊补母150头、冻配改良肉牛4.5万头,培育市级万头产业强镇1个、千头养牛专业村4个,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5个,肉牛饲养量达到27万头。

“在崆峒区,随着一个个平凉红牛肉牛养殖‘红利’的释放以及十条‘硬核’政策的出台,红牛产业正成为崆峒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平凉红牛群体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带动崆峒百姓增收致富,也将在乡村振兴建设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朱洪力说。(新甘肃 ·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梁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