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微图书馆让“阅读不打烊”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齐荣)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近日,家住崆峒区御景华府小区的退休职工马万国有了高兴事。“小区的这个微图书馆,让我随时都能借阅书籍,可解了我这个‘老书虫’的读书瘾啦,真是方便……”马万国笑着介绍。作为市图书馆开展的免费开放延伸服务,我市中心城区首个智能微图书馆一经投用就引起了该小区过往居民的关注,他们纷纷驻足想要一探究竟。
据了解,微图书馆墙体由玻璃组成,通透敞亮,集借书、还书、查询等功能于一体,采用自助式智能服务,借阅人可通过人脸识别或输入身份证登录账号,实现借还流程。目前共有240余册图书被放置在微图书馆里,涵盖了党建党史、政治法律、社会科学、畅销小说、科普读物等类型,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居民阅读需求。微图书馆已实现自助借还图书、自助办理读者证、电子书借阅功能,并与市图书馆实现了互联互通,有效缩短了居民借还书半径,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灵活和自由的阅读空间。
“在微图书馆,不到1分钟就可以完成借书、还书、取书的整个过程。真正实现了不出小区随时能享受阅读的快乐,在为居民建设一个寻求知识的‘永动机’的同时,也为习惯阅读纸质图书的老年人点亮一盏不会熄灭的‘营业灯’。”该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说。
市图书馆负责人认为,微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了市民群众借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享受便捷公共文化服务的好去处,投用后能有效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智能图书馆是集数字化、人性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新型图书馆发展模式,被称之为‘第三代图书馆’。近年来,市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建成分馆、流通站、联办性阅览室、电子阅读点、新型阅读空间等多形式的阅读点,拓展了图书阅读便民圈,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触角。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市图书馆将持续规范已建成的分馆(流通站)的运行管理,结合机关、社区、培训学校等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建立相对应的阅读空间,并着力解决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书香平凉建设赋能。
上一篇: 静宁:体育场“换装升级”激发新活力
下一篇: 安置点的新年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