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西华镇:围绕生态立镇 全力创建省级森林小镇工作综述
山下村庄绿树环绕、道旁林木苍翠葱郁、远处青山白云缭绕、脚下汭水绿映潺鸣,沿着汭河一路西行走进华亭市西华镇,优美的风光、宜居的环境,让人不禁赞叹乡村之美,生态之好,环境之优。
生态立镇
近年来,西华镇以省级森林小镇创建为契机,围绕“生态美、环境优、产业兴、百姓富”目标,不仅在全镇范围内广栽树木花卉,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而且依托每个村独特的山水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推行“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多样化乡村绿化建设,使得全镇山幽林茂、鸟语花香。
然而,若干年前的西华镇却是另一番景象。“以前,村里房前屋后杂物乱堆,全村像样的绿化几乎没有,大风一刮漫天是灰,群众戏称‘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污水随处流,垃圾满天飞。’”草滩村村民韦根成感慨道。
如何让西华大地披上绿装,实现绿色崛起、脱贫致富,成为西华镇历届班子和全镇人民的最大心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华镇始终把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作为镇域发展第一要务,数十年如一日,一个面山一个面山绿化,一个流域一个流域治理,硬是在这个辖区总面积233.6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87米,年均降水量625毫米的陇东小镇上干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铸就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创出了一条生态与民生、绿色与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
宜居美镇
实施绿色乡村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启动森林小镇创建,从漫天灰尘到“陇上秘境”,西华镇在创建森林城市工作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优先将生态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13个村和1个社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印发《西华镇创建省级森林小镇实施方案》,对照森林小镇建设9项定量、定性指标,明确林木绿化、资源保护、生态产业、乡村文明等9项建设任务,规划林业生态工程、生态产业、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建设内容,为全镇勾勒了“森林城市”宏伟蓝图。
四季轮回,漫步阡陌,不断蔓延着的大自然色彩,见证着西华这座小镇生活环境的优化、生活方式的变迁、产业结构的升级。近年来,西华镇先后绿化面山4390亩,绿化村庄80亩,绿化单位小区30亩,打造绿色长廊110.72公里,治理河堤31.55公里,清运陈年垃圾110余吨,新建改建卫生厕所3500余座,拆除土坯房5000余间,鼓励群众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小庭院”,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如今,在历届班子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镇林地总面积超过22.87万亩,草地面积超过4.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61.02%,道路绿化率达到91%,河流岸堤绿化率达93%,每年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森林游憩等方面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不可估量,被誉为“陇上秘境、天然氧吧”。
产业兴镇
伴随着“省级森林小镇”的创建,西华面貌焕然一新,“好生态”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油松、山桃、落叶松、五角枫……一片多彩混交生态林在昔日的荒山荒岗破土而出。金秋,登上西华镇阳关村邓家塬山顶,放眼望去,满山林木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金黄、浅绿、淡黄、橙红层林尽染、绚丽多姿,展现着秋日关山脚下独具特色的自然之美。邓家塬也以其自然、静谧、“天然氧吧”的独特优势,成为人们出游的热门目的地。
“过去几年,我们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面山绿化造林、村庄绿化美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坚持不懈推进国土绿化,加大‘四旁五边’绿化,精心打造独具西华特色的森林小镇。”西华镇人大主席乔文峰说,西华镇通过恢复治理上亭社区采煤沉陷区,建成唐塔公园;绿化什民村山坡荒地、河岸滩涂,建成生态旅游‘六园四景’;绿化阳关村荒山,打造‘网红落叶松林’等近10处‘绿色产业’。将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与生态旅游产业相结合,森林康养、森林徒步、森林露营、科普研学等旅游方式不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西华镇游客接待量超过千万人次,以林下经济为主的特色产业产值达1500万元,年林果特色产业产值、旅游收入千余万元,人均增收1800元。赴乡村看四季风景、感受生态之美,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
水清河晏生态美,天蓝地绿空气新。如今,诗画般山水不断擦亮当地生态品牌,绿水青山已成为“金名片”与“聚宝盆”,一幅乡村美、生态好、环境优、产业兴的崭新绿色画卷在西华大地上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