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踏层峰望眼开 更扬云帆立潮头——2023年华亭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奋斗创造奇迹,梦想照进现实。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总会回馈别样的景色。
2023年,全市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8亿元,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7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103元和13644元,增长8.2%和10.9%……
一季度荣获平凉市经济发展“贡献奖”,连续两年荣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数字无言,却是最有力的见证。翻开2023年华亭市经济社会发展“答卷”,朝气蓬勃的多元产业,稳健上扬的经济曲线,幸福安然的美好生活,一项项社会事业发展成果丰硕、落笔精彩。
逆势而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是基本盘,“进”是关键词。经济发展迸发“进”的动能,需要找准切入口。
产业,就是华亭市聚势破题的“第一环”。2023年,华亭市抢抓“强科技”“强工业”“强县域”行动战略机遇,紧扣平凉市“三基地两区”建设目标,立足“工业主导型”和“城市服务型”功能定位,聚焦“三个百亿、一个翻番”年度目标,奋力打造“全省工业样板市”,纵深推进“八大重点产业链”建设,不断推动产业结构更“新”、发展模式更“绿”、经济质量更“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绿色活力魅力实力幸福新华亭提供了坚强支撑。
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市委、市政府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动,突出稳定工业根基,“一企一策”加强对华煤集团等21户规上企业运行调度,督促企业开足马力释放产能,预计全年煤炭产量1440万吨、甲醇54.5万吨、发电量14.5亿千瓦时,完成工业增加值57.9亿元,经济贡献率达到65%;化工园区建设认定有序推进,20万吨聚丙烯建成投产,宁夏永润聚丙烯改性、安徽通湖仪表电缆、浙江东规轮源高铁配件项目落地工业园区,100MW光伏和风力发电、20MW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等项目加快建设,千万吨集中选煤厂顺利开工,砚北煤矿建成全省首个中级智能化示范矿井,首位产业能级不断拓展壮大。
着力布局特色产业带动、赋能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投资5.5亿元实施产业链项目58个,嘉禾优质饲草全产业链示范园、新康中药材饮片加工生产线建成运营,冷链物流园即将投用,中医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核桃深加工生产线等项目进展顺利,新改建人畜分离养殖小区13个,建成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9处、设施蔬菜大棚101座,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2.58万头,核桃、药材、蔬菜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9万亩、6万亩和3.8万亩。
加速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持续推动文旅康养、绿色建材、生态环保产业链加速提档升级,莲花台景前区一级公路全线贯通,米家沟4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面启动,策底大南峪、砚峡小渔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改造提升安口朱家坡、上关半川等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8%。腾金来3D打印、金诚达再生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完成绿色建材产值1.8亿元,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了23.8%。
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弱到强……一、二、三产业加速协同发展,跑出了全市经济稳中有进、昂扬向上的定力和底气。
笔力劲挺,写满民生温暖幸福
街巷楼宇整洁干净,居民生活安心舒心;公园广场热闹喧嚣,推窗见绿一步一景;教育医疗供给“加码”,群众幸福更有温度;城乡一体发展,共享田园鸟语花香…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3年,华亭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投资7.13亿元实施民生项目27个,全面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东华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5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市二幼投入使用,市二院门诊及健康体检中心完成主体,总投资3.6亿元的仪山学校、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工程量的70%,3名高考学子进入全省100名,高考成绩连续11年位居平凉市前列。西郊小学少先队获全国优秀少先队称号,东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到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通报表扬。扎实开展以“蓝天呵苗”“阳光助残”“暖心济困”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帮扶·爱心华亭”工程,累计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困难问题886件,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745万元,惠及群众1.95万人。
锚定城乡现代化融合发展示范市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行动,统筹西城区开发与东城区改造,X040华亭段养护维修、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扩建全面建成,西关建材市场、天然气长输管线及综合利用等项目即将竣工,西关片区棚户区改造、城区供水保障、应急供水等项目进展良好,灵华高速建成通车。坚持把数字化、智慧化作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数字政府CIM平台被评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部署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下功夫整治“五难八乱”问题,城市形象面貌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荣获第十六批省级文明县(市)。
不断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大力推进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综合保障等公共服务,人才、资金、技术、政策等要素保障和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实施电网升级改造、饮水安全巩固、数字乡村建设等项目56个,西华、山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以及安口小学改扩建、小人饮提升等项目全面建成……
集民力、汇民智,用“绣花”功夫做好“一枝一叶”,用心用情办好“大凡小事”,在华亭,“民生”二字的分量,正在变得越来越重。
绿美同兴,打造魅力生态之城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绿色活力魅力实力幸福新华亭……”这22个字里,建成什么样的城,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华亭市定位准确,清晰明了。
华亭地处关山东麓,境内有40万亩原始森林、38万亩天然草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8.5%,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优势突出。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华亭市坚持“有绿”更“植绿”,让城市在绿中美,在美中更具魅力。今年以来,华亭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为统揽,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119个中央和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0%以上,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了100%。
抢抓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发展绿色建材、中医中药等生态产业,投资2.1亿元实施生态修复治理项目9个,中央和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西华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华亭煤矿矿井中水回用及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等项目加快实施。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绿化造林1.85万亩,治理历史遗留矿山1979亩,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全市集中实施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业粉尘污染治理、燃煤锅炉脱硫除尘等项目15个,整治燃煤锅炉219台,建成华煤集团集运站、集配站等企业全封闭式煤棚8个,淘汰黄标车2389辆,投放新能源汽车346辆,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升高。
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行动,108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18.9亿元,新建维修城区街路7.2公里,改造老旧小区670户,规范提升便民市场4个,数字政府CIM平台被评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部署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城市“牛皮癣”“蜘蛛网”、乱停乱放、路面破损治理等专项行动10个,打造文明实践示范点3处,城市形象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雷神山生态公园、莲花湖公园、人民广场、体育运动公园等休闲场地“镶嵌”在绿意盎然的城市里,生态美景为百姓提供了新的生活空间,延伸了从“环境美”到“生活美”的崭新内涵。
和谐共建,捍护社会稳定安宁
一笔一画写正义,一点一滴促和谐。社会和谐稳定是广大群众的心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2023年,华亭市以平安华亭、法治华亭为统揽,深入开展主动创稳行动和“铸忠诚警魂”活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治安案件持续下降;建立县级领导包案稳控化解机制,华明电厂破产职工权益保障、福慧康城延期交房等一批突出涉稳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广泛开展“八五”普法,“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打造法治文化广场5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1个,开设“华亭普法”微信公众号、“法治第一线”电视栏目,常态化开展法律宣传、以案释法等活动。为全市129个村(社区)配齐配强法律顾问,邀请法律专家举办报告会2次,开展大型法治宣传教育活动80余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1万余人,在全市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抢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机遇,探索形成了“一核三化四联”社会治理模式、“三帮四定”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村民说事日”“五老调解法”“一网十员”等工作经验,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乡镇政法委员统筹基层政法力量共同参与辖区社会治理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推行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
积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累计清收不良资产3.14亿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加强城镇燃气、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防汛减灾等领域安全监管,有序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被评为全省铁路护路联防先进县,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坚持不懈用“平安指数”护航发展指数,“平安华亭”建设的底色越来越足,群众幸福生活的成色越来越亮。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2023年已画上圆满句号,新的一年奔涌而来。当下,华亭全市上下正以“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奋斗激情,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努力在做强做优县域经济上闯新路、展新姿,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者 蔡崇敏 审核 张小兵 编辑 邓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