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 华亭

华亭:大棚蔬菜种植 托起农民致富路

  • 时间:2025-06-06 16:46
  • 来源:华亭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今年,华亭市西华镇着力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示范一线、辐射一片、带动全镇”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走进西华镇什民村,一座座拱棚错落有序地排列在田间,菜农们在拱棚间穿梭,一幅忙碌的田间图景正徐徐展开。在大棚内,一株株嫩绿的西葫芦苗,枝叶舒展,郁郁葱葱,孕育着致富的希望。夏日的气息弥漫在每一寸土地上,种植区里一片繁忙,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

自什民村的温室大棚种植基地建成后,这里已成为全镇大棚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基地内主要种植西葫芦、辣椒、茄子、油麦菜、草莓等各类果蔬。每到采收季,棚内处处是忙碌的丰收景象。

西华镇什民村党总支副书记张玉琴:“今年我们集中整合50亩土地资源,建设蔬菜拱棚50座,规模化种植‘天顺196’优质西葫芦品种,棚均产值8000元,预计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后期,我们将继续增加种植品类,引入西红柿、黄瓜等果蔬,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依托设施蔬菜产业,西华镇以精细化管理为依托,持续推动大棚蔬菜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升级,作为乡村振兴的“聚宝棚”,这些标准化大棚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更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带动了群众增收,成为西华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让“菜篮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西华镇什民村村民李淑梅:“从搭棚到育苗管理,我一直在这儿干活,每天挣100多元,工资月月结清,以前要么去外地打工,要么闲着打零工,现在家门口就有活干,像我这样的年龄,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增加我的家庭收入。”

近年来,西华镇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创新发展模式,紧密结合各自村落的实际情况与资源特色,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通过集中流转土地,规模化建设大棚,推动“大棚经济”蓬勃发展,共同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农业画卷。


(作者:苏亚斌  编辑 邓淑琴  审核  李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华亭:大棚蔬菜种植 托起农民致富路
时间:2025-06-06 16:46

今年,华亭市西华镇着力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示范一线、辐射一片、带动全镇”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走进西华镇什民村,一座座拱棚错落有序地排列在田间,菜农们在拱棚间穿梭,一幅忙碌的田间图景正徐徐展开。在大棚内,一株株嫩绿的西葫芦苗,枝叶舒展,郁郁葱葱,孕育着致富的希望。夏日的气息弥漫在每一寸土地上,种植区里一片繁忙,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

自什民村的温室大棚种植基地建成后,这里已成为全镇大棚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基地内主要种植西葫芦、辣椒、茄子、油麦菜、草莓等各类果蔬。每到采收季,棚内处处是忙碌的丰收景象。

西华镇什民村党总支副书记张玉琴:“今年我们集中整合50亩土地资源,建设蔬菜拱棚50座,规模化种植‘天顺196’优质西葫芦品种,棚均产值8000元,预计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后期,我们将继续增加种植品类,引入西红柿、黄瓜等果蔬,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依托设施蔬菜产业,西华镇以精细化管理为依托,持续推动大棚蔬菜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升级,作为乡村振兴的“聚宝棚”,这些标准化大棚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更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带动了群众增收,成为西华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让“菜篮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西华镇什民村村民李淑梅:“从搭棚到育苗管理,我一直在这儿干活,每天挣100多元,工资月月结清,以前要么去外地打工,要么闲着打零工,现在家门口就有活干,像我这样的年龄,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增加我的家庭收入。”

近年来,西华镇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创新发展模式,紧密结合各自村落的实际情况与资源特色,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通过集中流转土地,规模化建设大棚,推动“大棚经济”蓬勃发展,共同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农业画卷。


(作者:苏亚斌  编辑 邓淑琴  审核  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