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静宁:保护一方净土 发展一方经济 造福一方百姓
秋分前的静宁大地,山顶林木葱郁、山间梯田缠腰、沟谷淤地坝锁边,给人眼前绘就出一幅幅生态新画卷,而近些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在悬镜湖、仙人峡等出现了成群的各种水鸟;在农村山野,出现一些不知道名字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一幕幕,生动诠释了静宁县发展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静宁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落实市委“3659”和县委“4556”总体发展思路的具体抓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塬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加快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转型,助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腹地,是苹果之乡、红色圣地,属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长期以来,静宁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中国苹果之乡、省级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同时,被农业农村部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亮,生态竞争的优势更加凸显,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获得感持续提升。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制定印发《2023年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启动恒达公司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开展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储存场所用地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在全县范围内设置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点379个、暂存点400个,共回收废弃物2000吨。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856个养殖场(户),督导养殖场(户)落实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措施。
坚持打好碧水攻坚战。紧盯葫芦河国控断面水质考核目标,开展葫芦河静宁段水质超标问题专项排查整治,启动地表水断面动态响应加密监测,加大对违法采砂、洗砂,涉水企业偷排、漏排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大对餐饮污水收集、化粪池清理等源头日常管控,健全葫芦河静宁段水质监测预警机制。结合城区道路新建和背街小巷改造,配套敷设污水管网3.3公里;实施静宁县仁大河、甘沟河、渝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原安镇齐埂村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有效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狠抓大气污染控制战。定期召开全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通报空气质量状况,调度大气污染问题整改情况,多举措、全方位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不间断开展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巡查,督促30个建筑施工场地配备全自动冲洗平台30组,降尘雾炮47台,洒水车辆7台,现场扬尘在线监测设备30台,视频监控接入率达83%;办理烟花爆竹审批手续50起,查处违规案件8起,收缴罚款2700元;严格落实渣土车、柴油货车限时间、限路线通行,监测站点周边绕行等措施。
市生态环境局静宁分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城乡一体、全域增绿’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绿色屏障、绿色通道、绿色乡村建设,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紧盯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十大生态产业’,探索走出一条产业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发展之路,逐步实现绿色发展与富民惠民、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多赢局面’,让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底色愈发亮丽,使越来越多的静宁人民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天的静宁县如一颗镶嵌在黄土高原深处的“绿色明珠”,有着西北少有的秀丽旖旎之姿。而走进静宁,更像置身于风光宜人的公园,满目绿色,一步一景,如漫步林中,似遨游画中,令人心旷神怡,这赏心悦目的背后,饱含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喜悦,更凝聚着静宁上下铆足干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信心。(作者:刘等红 厍掌印 编辑:武小娟 审核:戴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