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头雁”领航“犇”富路 “群雁”齐飞“兴牛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静宁县按照“南果北牛”的发展思路,将牛产业作为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培育,不断壮大“牛经济”,引领群众“发牛财”。
走进三合乡北集村养殖小区,新建的牛舍宽敞整洁,设施齐全,不时从里面传出一阵阵“哞哞”牛叫声声,何双牛在草料棚内收拾草料,准备喂牛。
何双牛养牛已经二十多年了,喂草、放水、打扫、消毒是他一天的基本工作,随着养殖规模从最初的区区几头发展到现在的上百头,他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今年3月,三合乡在北集村新建了标准化养殖小区,何双牛在这里成立了合作社——静宁县诚飞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牛产业越做越大,致富路越走越宽。
何双牛说:“之前我是在家门口建牛棚养牛,今年我们乡党委牵头建成了养殖小区,我就把养殖区搬进来了,养殖条件大大得到了改善,更加调动了我的养殖积极性。当前牛存栏量是168头,其中西门塔尔牛是45头,平凉红牛是123头,其中基础母牛是120头,年出栏量45头左右,年收入大概在15万左右。我种植饲草玉米是160多亩,全部是青贮玉米。”
在二十多年的养牛过程中,何双牛一边学习,一边虚心向专业养殖技术人员请教,同时经常参加各级养牛技术培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他对记者说:“像牛的一般性感冒这一类的小疾病,我自己可以完全诊断治疗,饲草调配上我自己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自己懂就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大大提升养殖效益。”
何双牛2022年被授予静宁县“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称号,在三合乡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赛牛大会上,被授予“养牛致富能手”称号。在三合乡,像何双牛一样依靠发展牛产业过上“牛日子”的养殖户越来越多,能人示范、大户引领让周边群众鼓足了养牛的信心,提供了经验技术,集群发展“兴牛业”,乡村振兴有“犇”头。
三合乡政府副乡长王懂懂介绍:“近年来,三合乡积极思谋发展壮大平凉红牛产业,按照‘育龙头、强主体、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坚持全膜饲草玉米种植、玉米秸秆饲料加工、牛品种改良、配方饲养、牛粪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全力以赴推进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带动更多群众过上‘牛日子’。目前,全乡建有人畜分离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1处,牛饲养量为1.3万头,存栏量8530头,出栏量4470头,牛产业已逐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首位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
作者:王安琪 编辑:武小娟 审核:胡文龙